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外商直接投资的涵义 | 第10-11页 |
·产业集聚的涵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产业集聚的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FDI对产业集聚作用的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文章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第15-16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页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FDI对产业集聚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 | 第18页 |
·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 | 第18-19页 |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 第19页 |
·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 | 第19-20页 |
·雷普维什的的“中心-外围”理论 | 第20-21页 |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 第21页 |
·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 | 第21-22页 |
·FDI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 第22-26页 |
·FDI对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 第22-24页 |
·FDI对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的消极作用 | 第24-26页 |
第3章 FDI对产业集聚影响的经验分析 | 第26-37页 |
·国际案例分析和经验借鉴 | 第26-30页 |
·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电子产业集聚 | 第26-28页 |
·新加坡生物医药制造业产业集聚 | 第28-30页 |
·国内的案例分析和经验借鉴 | 第30-35页 |
·苏州电子信息产业集聚 | 第30-33页 |
·浙江嘉善木业产业集聚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山东省FDI与产业集聚的现状 | 第37-49页 |
·山东省FDI的现状分析 | 第37-41页 |
·山东省FDI的整体状况 | 第37页 |
·山东省FDI的区域集聚特点 | 第37-38页 |
·山东省FDI的来源地特点 | 第38-39页 |
·山东省FDI的行业分布特点 | 第39-41页 |
·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 | 第41-46页 |
·产业集聚的测度 | 第41-42页 |
·制造业内各细分行业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 | 第42-46页 |
·制造业FDI分布与产业集聚状况的比较分析 | 第46-49页 |
第5章 FDI对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9-59页 |
·模型的设定 | 第49-50页 |
·样本及数据说明 | 第50-51页 |
·FDI对山东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的模型估计 | 第51-58页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51-53页 |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 第53-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对策建议 | 第60-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后记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