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贫困的涵义 | 第12-13页 |
·国际上关于贫困线的测定 | 第13-15页 |
·我国关于扶贫标准的研究 | 第15-17页 |
·经济效果的相关研究 | 第17-19页 |
·本文研究相关约定 | 第19-20页 |
·反贫能力的定义 | 第19页 |
·扶贫标准与贫困线、低保线 | 第19页 |
·其他假设约定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框架与方法、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反贫能力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标准的理论分析 | 第21-27页 |
·对已有的财政扶贫贡献的反思 | 第21-22页 |
·反贫的本质:增加短期收入还是提高反贫能力 | 第22-24页 |
·反贫能力提高:应瞄准什么 | 第24-27页 |
·重点贫困县还是重点贫困村扶贫 | 第24-25页 |
·增收性开发项目本身还是增收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 | 第25-26页 |
·扶到底还是引入动态淘汰机制 | 第26-27页 |
第3章 反贫能力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标准的影响因素、确定方法及经济效果 | 第27-38页 |
·确定财政扶贫标准:反贫能力提高导向更关注什么 | 第27-30页 |
·财政扶贫标准的确定方法 | 第30-31页 |
·财政扶贫标准提高的经济效果 | 第31-38页 |
·财政扶贫标准提高的微观经济效果 | 第34-36页 |
·财政扶贫标准提高的宏观经济效果 | 第36-38页 |
第4章 我国财政扶贫标准的经济效果的实证检验 | 第38-48页 |
·财政扶贫标准经济效果的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整理 | 第38-40页 |
·财政扶贫标准提高政策前/中/后的经济效果对比 | 第40-42页 |
·财政扶贫标准的经济效果的时间序列的灰关联度分析 | 第42-46页 |
·实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关于反贫能力提高导向的财政扶贫标准调查问卷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