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设计对电渗加固软土效果的试验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电渗的研究进程 | 第12-16页 |
| ·电渗机理的研究 | 第12-14页 |
| ·电渗的工程应用 | 第14-16页 |
| ·提高电渗效率的研究现状 | 第16-23页 |
| ·电渗联合真空预压 | 第16-18页 |
| ·电渗联合强夯 | 第18页 |
| ·电渗联合堆载预压 | 第18-20页 |
| ·电渗联合化学灌浆法 | 第20页 |
| ·电渗法自身的改进 | 第20-2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3-2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研究路线 | 第24-26页 |
| 第2章 通电设计 | 第26-41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电渗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 ·参数设计 | 第27-36页 |
| ·电渗排水体积 | 第28-29页 |
| ·土体电渗透系数和电阻率 | 第29-30页 |
| ·计划处理时间 | 第30页 |
| ·电场设计 | 第30-36页 |
| ·通电方式 | 第36-39页 |
| ·电极反转 | 第36-37页 |
| ·间歇通电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3章 电极反转技术理论及试验研究 | 第41-66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一维电极反转理论推导 | 第41-46页 |
| ·基本假设 | 第41-42页 |
| ·固结方程推导 | 第42-43页 |
| ·边界条件 | 第43-44页 |
| ·初始条件 | 第44页 |
| ·推导与阐述 | 第44-46页 |
| ·电极反转试验准备 | 第46-53页 |
| ·试验仪器 | 第47-48页 |
| ·准备性试验 | 第48-53页 |
| ·式试验 | 第53-62页 |
| ·试验土样 | 第53页 |
| ·试验过程 | 第53-54页 |
| ·结果分析 | 第54-61页 |
| ·试验讨论 | 第61-62页 |
| ·综合分析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4章 间歇通电技术试验研究 | 第66-82页 |
| ·引言 | 第66页 |
| ·间歇通电试验方案 | 第66-71页 |
| ·试验装置 | 第66-68页 |
| ·试验土样 | 第68页 |
| ·试验时间 | 第68-69页 |
| ·试验内容 | 第69-70页 |
| ·试验步骤 | 第70-71页 |
| ·测量内容 | 第71页 |
| ·间歇通电对一维电渗的影响 | 第71-78页 |
| ·电渗排水 | 第71-73页 |
| ·试验结束时抗剪强度分布 | 第73-74页 |
| ·试验结束时含水量分布 | 第74-75页 |
| ·结束时电极腐蚀情况 | 第75-76页 |
| ·电能损耗 | 第76-78页 |
| ·试验讨论 | 第78-79页 |
| ·通断周期对电渗的影响 | 第78-79页 |
| ·通断比对电渗的影响 | 第79页 |
| ·工程应用指导 | 第79-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 ·本文主要成果 | 第82-83页 |
|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91页 |
| 作者简介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