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金刚石的分类 | 第10-11页 |
·金刚石的结构 | 第11-12页 |
·金刚石的性质及应用 | 第12-13页 |
·金刚石的生长 | 第13-15页 |
·高温高压法 | 第13-14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4页 |
·金刚石的硼掺杂 | 第14-15页 |
·光学系统的命名 | 第15页 |
·课题介绍 | 第15-20页 |
·辐照金刚石 | 第16-17页 |
·光致发光技术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理论 | 第20-42页 |
·结晶学及能带结构理论 | 第20-28页 |
·晶格 | 第20页 |
·晶向与米勒指数 | 第20-21页 |
·倒晶格与布里渊区 | 第21-22页 |
·禁带的产生 | 第22-26页 |
·施主与受主 | 第26页 |
·声子与 Raman 散射 | 第26-28页 |
·电子辐照 | 第28-31页 |
·优势 | 第28页 |
·电子能量 | 第28-29页 |
·电子渗透的深度 | 第29页 |
·剂量的计算 | 第29-30页 |
·辐照区域 | 第30-31页 |
·金刚石中的缺陷 | 第31-35页 |
·本征点缺陷 | 第31-33页 |
·杂质缺陷 | 第33-34页 |
·热激活能 | 第34-35页 |
·光致发光与光学跃迁 | 第35-41页 |
·光致发光 | 第35-36页 |
·辐射跃迁 | 第36-38页 |
·Huang-Rhys 因子 | 第38-39页 |
·Jahn-Teller 效应 | 第39-40页 |
·振动结构与局部振动模 | 第40-41页 |
·外加场的作用 | 第41-42页 |
·电场 | 第41页 |
·磁场 | 第41页 |
·应力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实验 | 第42-54页 |
·金刚石试样的制备 | 第42-43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43-44页 |
·低温 PL 光谱及 Raman 光谱 | 第44-47页 |
·低温冷却 | 第45-46页 |
·RRIM 分光计 | 第46-47页 |
·RRIM 分光计的校正 | 第47-48页 |
·WiRETM软件 | 第48-51页 |
·软件的设置 | 第48-49页 |
·光谱的采集 | 第49-50页 |
·线扫描与面扫描 | 第50页 |
·曲线的拟合 | 第50-51页 |
·退火 | 第51-54页 |
第四章 电子辐照超纯金刚石的光学中心 | 第54-86页 |
·引言 | 第54-56页 |
·光学中心 | 第56-63页 |
·Raman 峰 | 第58页 |
·3H 中心 | 第58-60页 |
·GR1 中心 | 第60-61页 |
·515.8nm,533.5nm 及 580nm 中心 | 第61-63页 |
·实验条件的影响 | 第63-70页 |
·辐照电子剂量 | 第63-64页 |
·剂量速率 | 第64-66页 |
·辐照温度 | 第66-67页 |
·辐照电压 | 第67-68页 |
·测试温度 | 第68-69页 |
·局部应力 | 第69-70页 |
·紫外激发与紫外照射 | 第70-73页 |
·光学中心的空间分布 | 第73-79页 |
·辐照平面方向 | 第73-75页 |
·深度方向 | 第75-79页 |
·退火 | 第79-84页 |
·500~525nm 范围内光谱 | 第81-82页 |
·525~550nm 范围内光谱 | 第82页 |
·550~575nm 范围内光谱 | 第82页 |
·575~600nm 范围内光谱 | 第82页 |
·GR1 中心 | 第82-83页 |
·零声子线与局部振动模 | 第83-84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电子辐照氮掺杂金刚石的光学中心 | 第86-112页 |
·引言 | 第86-90页 |
·光学中心 | 第90-93页 |
·GR1 中心 | 第90-91页 |
·3H 中心 | 第91页 |
·NV 中心 | 第91页 |
·523.7nm 中心与 626.3nm 中心 | 第91-93页 |
·紫外激发与紫外照射 | 第93-97页 |
·退火 | 第97-99页 |
·GR1 中心与 3H 中心 | 第98页 |
·NV 中心 | 第98-99页 |
·523.7nm 中心与 626.3nm 中心 | 第99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99-102页 |
·不同晶面的氮分布 | 第102-105页 |
·讨论与总结 | 第105-112页 |
·3H 中心 | 第105-106页 |
·515.8nm, 533.5nm 与 580nm 中心 | 第106-107页 |
·523.7nm 中心与 626.3nm 中心 | 第107-109页 |
·NV 中心 | 第109-112页 |
第六章 电子辐照硼掺杂金刚石的光学中心 | 第112-132页 |
·引言 | 第112-115页 |
·光学中心 | 第115-119页 |
·635.7nm 中心 | 第116-117页 |
·666.0nm 中心 | 第117-118页 |
·648.1nm 中心 | 第118-119页 |
·其他光学中心 | 第119页 |
·光致变色及热致变色 | 第119-126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126-128页 |
·讨论与总结 | 第128-132页 |
·结构模型 | 第128-129页 |
·光致变色与热致变色 | 第129-132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2-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2页 |
科研情况及研究成果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