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多枝杈各向异性/同性体系的分子设计及其光伏性能理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3页
   ·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1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第11-19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1-13页
     ·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第13-15页
     ·有几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第15-16页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电池活性层材料第16-17页
     ·、多枝杈小分子给体材料第17-19页
   ·分子的各向异性第19-20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3页
第二章 计算方法和光物理基本原理第23-37页
   ·量子化学计算原理及方法第23-33页
     ·Schr dinger 方程第23-24页
     ·原子单位第24页
     ·Born-Oppenheimer 近似第24-25页
     ·分子轨道近似第25-26页
     ·Hartree-Fock 自洽场算法第26-28页
     ·密度泛函理论(DFT)第28-30页
     ·基组第30-31页
     ·含时密度泛函(TD-DFT)第31-33页
   ·有机材料的光化学原理第33-36页
     ·态的性质第33页
     ·激发单重态和三重态第33页
       ·光物理去活化过程第33-34页
       ·Franck-Condon 原理第34-35页
     ·有机化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37页
第三章 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设计以及分子片段、连接桥、各向同性/异性对小分子光伏性能的调控第37-67页
   ·引言第37-38页
   ·计算方法第38-41页
     ·计算方法第38-40页
     ·晶体结构预测第40页
     ·迁移率的计算第40-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61页
     ·构筑单元的选择 Linear-型和 V-型分子第41-49页
     ·构筑单元的选择及分子各向同性/异性效应的研究 T-和 X-型分子第49-57页
       ·e3-X 优良的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第57-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第四章 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设计方案:各向异性多枝杈分子内电荷转移型分子第67-83页
   ·引言第67-69页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69-70页
     ·计算方法第69页
     ·受体片段的选择第69-70页
   ·结果与讨论第70-77页
     ·吸收性质第70-74页
     ·受体材料与给体材料间的匹配第74-76页
     ·重组能第76-77页
     ·分子稳定性第77页
   ·结论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第五章 三维各向同性/异性的有机共轭小分子光伏性能的理论调控第83-103页
   ·引言第83页
   ·计算模型与方法第83-84页
   ·结果与讨论第84-100页
     ·向同性 Si、N 多枝杈分子第84-91页
     ·各向异性多枝杈分子第91-100页
   ·结论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第六章 三维各向异性小分子类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设计:类三苯胺分子第103-113页
   ·引言第103页
   ·计算方法第103-104页
   ·结果与讨论第104-109页
     ·吸收性质第104-108页
     ·重组能第108-109页
   ·结论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硝基锰和氧化金配合物激发态性质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水溶性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