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s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23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光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农垦58S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光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农垦58S的细胞学研究 | 第11-12页 |
·光敏核雄性不育水稻农垦58S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 第12页 |
·微管的结构与组装 | 第12-14页 |
·微管的基本结构 | 第12页 |
·微管组织中心 | 第12-13页 |
·微管的解聚组装模型 | 第13-14页 |
·微管特异性药物 | 第14页 |
·植物微管的功能 | 第14-16页 |
·植物微管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及细胞形态建成 | 第14-15页 |
·植物微管在植物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 第15页 |
·植物微管参与细胞壁构建 | 第15页 |
·植物微管的信号功能 | 第15页 |
·植物微管与小孢子发生的关系 | 第15-16页 |
·植物微管的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电镜制样观察 | 第16页 |
·制片后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 第16-17页 |
·活体显微注射和转基因技术 | 第17-18页 |
·各种固定剂和包埋方法比较 | 第18页 |
·植物微丝骨架结构及功能的研究 | 第18-20页 |
·微丝的组成及特性 | 第18-19页 |
·微丝骨架在植物细胞中的功能 | 第19-20页 |
·花粉及花粉管中微丝骨架研究 | 第20-23页 |
·花粉及花粉管内微丝骨架的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花粉及花粉管中微丝骨架的分布 | 第21-22页 |
·花粉及花粉管中微丝骨架的功能研究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8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几种试剂配制 | 第23-25页 |
·PEMS缓冲液的配制 | 第23页 |
·微管固定液的配制 | 第23-24页 |
·梯度渗透剂及包埋剂的配制 | 第24页 |
·水稻花粉液体萌发培养基配制 | 第24页 |
·多聚甲醛固定液的配置 | 第24页 |
·微丝标记液配置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PEG包埋切片 | 第25-26页 |
·微管骨架的间接免疫荧光标记 | 第26-27页 |
·水稻花粉离体萌发 | 第27页 |
·水稻花粉管中肌动蛋白微丝标记 | 第27-2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正常可育水稻农垦58N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微管骨架分布 | 第28-29页 |
·不育农垦58S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微管骨架分布及异常微管形态 | 第29-33页 |
·水稻花粉离体萌发过程及特征 | 第33-34页 |
·水稻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伸长过程中肌动蛋白微丝动态变化 | 第34-37页 |
4 讨论 | 第37-42页 |
·PEG包埋切片在植物小孢子发生过程微管骨架研究的优越性 | 第37-38页 |
·农垦58S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异常微管骨架与花粉败育的关系 | 第38-39页 |
·水稻花粉离体萌发特征及花粉管微丝标记方法 | 第39-40页 |
·水稻花粉管内肌动蛋白微丝分布与花粉管生长的关系 | 第40-42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