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文献研究 | 第10-13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创新点及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技术创新生态化与SST 概述 | 第16-25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概念与特点 | 第16-17页 |
·从传统技术创新到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哲学与现实维度 | 第17-21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哲学维度 | 第17-19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的现实维度 | 第19-21页 |
·SST 理论产生过程及内涵 | 第21-25页 |
·从技术决定论到技术的社会形成(SST) | 第21-23页 |
·SST 理论内涵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社会形成分析 | 第25-32页 |
·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分析 | 第25-27页 |
·技术创新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 | 第25页 |
·技术创新模式的网络化 | 第25-26页 |
·技术创新路径的多样性及可选择性 | 第26-27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若干障碍因素分析 | 第27-29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存在外部经济性 | 第27-28页 |
·对传统技术创新范式的路径依赖性 | 第28-29页 |
·民众的生态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29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社会形成案例实证分析-电动汽车案例 | 第29-32页 |
·电动汽车发展史上两次失败案例 | 第29-30页 |
·两次案例实证分析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技术创新生态化社会建构方式与内容 | 第32-47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社会建构途径 | 第32-36页 |
·微观层次 | 第32-34页 |
·中观层次 | 第34-35页 |
·宏观层次 | 第35-36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社会动力 | 第36-37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经济动力 | 第36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政治动力 | 第36-37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文化动力 | 第37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社会评价 | 第37-42页 |
·物性评价与生态评价以及人文评价 | 第37-38页 |
·建立公众参与式建构性技术创新评价模式 | 第38-42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社会选择-生态文化的认同 | 第42-44页 |
·生态文化的内涵 | 第42页 |
·生态文化的培育途径 | 第42-44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社会调节 | 第44-47页 |
·具有约束性的法律条文 | 第44-45页 |
·具有激励性的经济政策 | 第45-46页 |
·具有针对性的奖惩措施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技术创新生态化与其社会形成的相互关系 | 第47-50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社会形成是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的前提与保障 | 第47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社会形成是生态文明社会形成的必然结果 | 第47-48页 |
·技术创新生态化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与支持 | 第48-50页 |
结束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