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室外可吸入颗粒物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6页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及问题提出第13-25页
     ·室外颗粒物对室内人员的健康影响第13-22页
     ·颗粒物穿透系数的模型研究第22-24页
     ·实际建筑中颗粒物穿透系数的计算方法第24页
     ·室外颗粒物进入室内的控制方法第24-25页
   ·本文拟开展工作第25-26页
第2章 室外颗粒物对室内人员的健康影响第26-37页
   ·方法介绍第26-28页
     ·死亡率数据以及研究地域第26-27页
     ·无量纲总暴露计算第27-28页
     ·统计分析第28页
   ·结果分析第28-34页
   ·敏感性分析第34-36页
     ·室内温度的影响第34-35页
     ·其他模型参数的影响第35-36页
   ·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颗粒物穿透系数的模型研究第37-47页
   ·三种模型的提出第37-42页
     ·半解析模型第37-39页
     ·欧拉模型第39-41页
     ·拉格朗日模型第41-42页
   ·案例分析第42-46页
     ·案例描述第42-43页
     ·结果分析第43-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实际建筑中颗粒物穿透系数的计算方法第47-61页
   ·模型介绍第47-49页
   ·模型验证第49-55页
     ·实验过程第49-51页
     ·实验数据和验证第51-55页
   ·模型敏感性分析第55-60页
     ·换气次数的影响第55-57页
     ·有效缝隙面积系数的影响第57-59页
     ·水平/竖直缝隙面积比的影响第59-60页
     ·拐角数量的影响第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5章 室外颗粒物进入室内的控制方法第61-91页
   ·温差引起的双向流动对正压控制的影响第61-81页
     ·正压控制背景介绍第61页
     ·分析方法第61-64页
     ·结果分析第64-75页
     ·实际案例分析第75-81页
   ·正压控制的其他影响因素第81-86页
     ·研究方法第81-83页
     ·结果分析第83-86页
   ·正压控制与室内过滤的对比第86-90页
     ·分析方法第86-87页
     ·结果分析第87-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1-92页
   ·结论第91页
   ·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附录 A 实际建筑颗粒物穿透系数计算流程示例第106-109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9-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位姿下肢康复机器人平台的研制
下一篇:广东省揭阳市阳美村玉石产业背景下的村落形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