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9页
 (一)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1. 问题提出第10-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文献综述第12-17页
  1. 学界对校园文化的研究第12-15页
  2. 学界对校园文化与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的研究第15-17页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7-18页
  1. 研究思路第17页
  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四)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8-19页
  1. 主要创新点第18页
  2. 不足之处第18-19页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第19-28页
 (一)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思想基础第19-22页
  1.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第19-20页
  2.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信念第20-21页
  3.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动力第21-22页
  4.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基准第22页
 (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平台功能第22-25页
  1.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第23-24页
  2. 大学人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载体第24-25页
 (三) 校园文化建设实践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第25-28页
  1. 建设中各项工作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第25-26页
  2.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第26-28页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第28-40页
 (一) 已取得的成就第28-34页
  1. 理论教育成果显著第28-31页
  2. 大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第31-32页
  3. 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互相促进第32-34页
 (二)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34-40页
  1. “融入”工作的整体设计不够第35-37页
  2. “融入”路径和方法创新乏力第37-38页
  3. 制度文化有待健全第38-40页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第40-49页
 (一) 社会因素第40-43页
  1. 经济发展对“融入”的双重影响第40-41页
  2. 科技发展对“融入”的双刃剑作用第41-42页
  3. 社会思潮对大学主体思想观念的丰富与动摇第42-43页
 (二) 学校因素第43-46页
  1. 校园资源的选择影响校园文化能否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第43-44页
  2. 校园制度的保障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校园文化的成效第44-45页
  3. 校园文化内在规律关系到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共鸣”第45-46页
 (三) 主体因素第46-49页
  1. 大学生心理认同对融入进程的双面作用第46-47页
  2. 管理层和教师影响“融入”进程的实际效果第47-49页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效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第49-63页
 (一) 强化大学校园文化的理念系统第49-52页
  1. 端正大学办学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第49-51页
  2.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第51-52页
 (二) 锻造大学校园文化的形象系统第52-54页
  1. 建设具有影响力的景观和校园标识第52-53页
  2. 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自觉融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第53-54页
 (三) 加深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内涵第54-58页
  1. 在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中增强针对性第54-55页
  2. 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注重多样性第55-56页
  3.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第56-57页
  4. 善于利用校园媒体网络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第57-58页
 (四) 优化校园文化的行为识别系统第58-60页
  1. 以核心价值体系提升校园主体的行为意识第58-59页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改善师生的行为方式第59-60页
 (五) 加强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第60-63页
  1. 完善校园管理制度第60-61页
  2. 强化强校园评价和反馈制度第61-62页
  3. 健全校园的交流机制第62-63页
结语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9-70页
后记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预警机制研究
下一篇:“育人为本”理念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