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孟庄叙事比较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绪论第10-14页
 一、 比较的基础第10-11页
 二、 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一) 《孟子》文学性研究第11-12页
  (二) 《庄子》的叙事研究第12页
  (三) 孟庄文学比较研究第12-13页
 三、 研究方法与论点第13-14页
第一章 叙事的性质比较第14-24页
 第一节 《孟子》的叙述符合历史真实第14-18页
  一、 符合历史真实性的孟子第14-16页
  二、 《孟子》中其他人物也符合历史真实第16-18页
 第二节 《庄子》:真实与虚构之间第18-23页
  一、 《庄子》中的真实人物第19页
  二、 真实人物的虚构情节第19-20页
  三、 虚构人物与情节第20-23页
 结语第23-24页
第二章 叙事的自觉性比较第24-32页
 第一节 《孟子》:无意识叙事第24-26页
  一、 语录体叙述第24-25页
  二、 叙述的场景是漫画式的简略第25-26页
 第二节 《庄子》:自觉的叙事第26-31页
  一、 虚构成为显著特色,成为叙述自觉性的表现之一第26-29页
   (一) 超越生死第26-27页
   (二) 跨越时空第27-28页
   (三) 亦梦亦幻第28-29页
  二、 叙事与议论的有机结合成为叙述自觉性的表现之二第29-30页
  三、 明确的叙事理论是自觉性的重要标志第30-31页
 结语第31-32页
第三章 叙事与政治意识形态第32-51页
 第一节 《孟子》:残缺的情节与其原因和结果分析第32-40页
  一、 《孟子》:选择性记录与尊卑关系第32-34页
  二、 尊卑关系的其他原因第34-36页
   (一) 与孟子的强迫式说理有关第34-35页
   (二) 与孟子评判的标准有关第35-36页
  三.孔孟君臣观念的差异第36-40页
   (一) 孔子的君臣观念第36-38页
   (二) 孟子的君臣观念第38-40页
 第二节 天道、圣王与圣人:孔孟何以不同第40-46页
  一、 孔子:天道、圣王和礼第40-43页
  二、 孟子:天道、圣人和仁第43-46页
 第三节 《庄子》的叙述与政治意识形态第46-50页
  一、 《庄子》的情节模式第46-48页
  二、 《庄子》的政治意识形态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儿女英雄传》新论
下一篇:论中国青楼文学的盛衰及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