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英雄传》新论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5页 |
第一章 十三妹侠女形像转化及其侠情模式流变 | 第15-28页 |
第一节 侠女十三妹的转化 | 第16-22页 |
一、 任侠仗义、快意恩仇的侠女 | 第16-19页 |
二、 侠女渐次转化为贤妻 | 第19-21页 |
三、 精明强干、侠风犹存的夫人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女侠形象及侠情模式流变 | 第22-28页 |
一、 唐传奇中女侠初现不寻常 | 第22-24页 |
二、 唐传奇中女侠有侠无情 | 第24-26页 |
三、 明清小说中女侠柔情渐长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安学海的形象建构 | 第28-35页 |
第一节 安学海形象的多重建构 | 第29-31页 |
一、 寄予作者理想的道德模范 | 第29页 |
二、 宽厚忠恕,平等待人的儒者 | 第29-30页 |
三、 崇修道德、俗世幸福的收获者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建构的深层原因 | 第31-35页 |
一、 蹭蹬的科举功名之路 | 第31-32页 |
二、 淡薄名利的功名理念 | 第32-33页 |
三、 振家兴族的责任感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儿女英雄传》对《红楼梦》的借鉴及其原因 | 第35-44页 |
第一节 《儿女英雄传》对《红楼梦》的借鉴 | 第35-40页 |
一、 小说创作构思上的借鉴 | 第35-38页 |
二、 人物塑造上的借鉴 | 第38-40页 |
第二节 《儿女英雄传》借鉴《红楼梦》的原因 | 第40-44页 |
一、 相似的创作动机 | 第41页 |
二、 作者振兴家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儿女英雄传》“礼”之新论 | 第44-59页 |
第一节 《儿女英雄传》中“礼”的外在表现 | 第45-49页 |
一、 小说中的昏礼呈现 | 第46-48页 |
二、 小说中的丧礼表现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儿女英雄传》中“礼”的作用 | 第49-59页 |
一、 宽容和谐的乐地之礼 | 第49-52页 |
二、 乐地之人自觉守礼 | 第52-55页 |
三、 乐地之礼主动护礼 | 第55-59页 |
结语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