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3页 |
·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技术 | 第13-18页 |
·菌龄对于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 第14-15页 |
·破壁方式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 | 第15-17页 |
·渗透压稳定剂浓度及种类对原生体制备的影响 | 第17页 |
·原生质体的再生 | 第17-18页 |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进展 | 第18-22页 |
·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 第19页 |
·微生物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 第19页 |
·微生物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 | 第19-20页 |
·激光诱导融合技术 | 第20页 |
·诱变融合技术 | 第20-21页 |
·微流芯片控制细胞融合技术 | 第21页 |
·高通量细胞融合芯片技术 | 第21页 |
·微生物原生质体直接转化 | 第21-22页 |
·展望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海洋芽孢杆菌B-9987遗传转化系统的构建 | 第23-53页 |
·实验材料 | 第24-30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24-25页 |
·酶和试剂 | 第25-26页 |
·培养基与配置缓冲液 | 第26-2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9-30页 |
·序列分析网站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菌种活化 | 第30-31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1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及模式菌株168自然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31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电转化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31-32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原生质体的制备 | 第32-33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原生质体的再生 | 第33页 |
·大肠杆菌质粒的制备 | 第33页 |
·大肠杆菌ET12567电转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33-34页 |
·原生质体的转化(PEG诱导融合法) | 第34-35页 |
·原生质体的转化(电转化法) | 第35页 |
·转化子鉴定 | 第35-36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6-52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的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6-37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与模式枯草芽孢杆菌菌株168的自然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结果 | 第37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电转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结果 | 第37页 |
·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7-43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原生质体的再生 | 第43-46页 |
·原生质体转化条件的优化 | 第46-51页 |
·转化子的鉴定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海洋芽孢杆菌B-9987中次级代谢相关基因bmb1102的功能研究 | 第53-71页 |
·引言 | 第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53-54页 |
·引物 | 第54-55页 |
·培养基和生化试剂 | 第55-57页 |
·抗生素及其使用浓度 | 第57-58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6页 |
·芽孢杆菌的培养及保藏 | 第59页 |
·芽孢杆菌中质粒DNA的小量提取 | 第59页 |
·芽孢杆菌的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59-60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中DNA片段的胶回收 | 第60页 |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60-61页 |
·PCR产物纯化 | 第61-62页 |
·质粒DNA的酶切反应 | 第62页 |
·DNA样品脱磷反应 | 第62页 |
·DNA样品的3’或5’末端平端化 | 第62-63页 |
·连接反应 | 第63页 |
·DH5a电转感受态的制备及转化 | 第63-64页 |
·大肠杆菌中质粒的快速检测 | 第64页 |
·HPLC及ESI-MS分析 | 第64-65页 |
·序列分析网站 | 第65页 |
·其他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69页 |
·bmb110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66页 |
·bmb1102基因双交换同源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66-67页 |
·海洋芽孢杆菌B-9987中bmb1102基因双交换同源重组株的构建 | 第67-69页 |
·bmb1102基因双交换同源重组株产量的检测 | 第69页 |
·小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