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变化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简要评价 | 第14-15页 |
| ·研究设计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 ·创新点 | 第16-19页 |
| 第2章 中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研究基础 | 第19-24页 |
| ·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 ·形式 | 第19页 |
| ·教育形式 | 第19页 |
|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 | 第19-20页 |
|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变化 | 第20-21页 |
|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变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 第21-22页 |
| ·新制度主义理论 | 第22页 |
| ·种群生态理论 | 第22-24页 |
| 第3章 中国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变化概述 | 第24-41页 |
| ·划分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发展阶段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历史变迁 | 第25-36页 |
| ·恢复重构阶段:1978年-1980年 | 第25-26页 |
| ·探索试验阶段:1981年-1992年 | 第26-29页 |
| ·深入发展阶段:1993年-1998年 | 第29-32页 |
| ·突破创新阶段:1999年-至今 | 第32-36页 |
|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变化的特点 | 第36-41页 |
| ·高等教育形式的变化推动着形式结构的演进 | 第36-38页 |
|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开放性特征愈加明显 | 第38-39页 |
| ·普通高校成为一些教育形式的重要载体 | 第39-41页 |
| 第4章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56页 |
|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41-50页 |
| ·形式结构内部要素间的竞争关系 | 第42-47页 |
| ·形式结构内部要素间的合作关系 | 第47-49页 |
| ·形式结构内部要素间的趋同现象 | 第49-50页 |
|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第50-56页 |
| ·制度环境——高等教育政策与形式结构变化 | 第50-52页 |
| ·技术环境——教育技术进步与形式结构变化 | 第52-53页 |
| ·文化环境——社会认同程度与形式结构变化 | 第53-54页 |
| ·经济、人口、需求与形式结构变化 | 第54-56页 |
| 第5章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合理性与存在问题分析 | 第56-59页 |
| ·合理性分析 | 第56-57页 |
| ·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 | 第56页 |
| ·受教育需求的满足和人才培养 | 第56-57页 |
| ·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7-59页 |
|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难以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 第57页 |
|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薄弱 | 第57-58页 |
| ·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的功能有待提升 | 第58-59页 |
| 第6章 优化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政策建议 | 第59-63页 |
| ·网状结构与终身教育理念的结合 | 第59-60页 |
| ·相对稳定性与适度开放性的统一 | 第60-61页 |
| ·制度环境与技术环境的协调 | 第61-62页 |
| ·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互动 | 第62-63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63-64页 |
| ·形式结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 | 第63页 |
| ·形式结构优化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1页 |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