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走向善治的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研究

本文创新之处第1-7页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5页
导论第15-27页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第15-17页
  (一) 选题缘起第15页
  (二) 研究意义第15-17页
 二、 研究现状评述第17-24页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4-26页
  (一) 研究思路第24-25页
  (二) 研究方法第25-26页
 四、 可能创新和突破之处第26-27页
第一章 善治与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阐释第27-67页
 一、 政府管理的一般理论第27-32页
  (一) 政府及政府管理的内涵第27-29页
  (二) 政府管理的嬗变第29-32页
 二、 善治理论的缘起第32-50页
  (一) 政府管制的危机——善治理论产生的背景之一第32-41页
  (二) 公民社会的勃兴——善治理论产生的背景之二第41-44页
  (三) 治理理念的兴起——善治的理论基础第44-48页
  (四) 善治理论的衍生第48-50页
 三、 善治:政府管理的现代诉求第50-60页
  (一) 善治的基本诉求第50-57页
  (二) 善治是善政的逻辑发展第57-60页
 四、 政府管理创新的一般理论第60-67页
  (一) 创新的涵义第60-62页
  (二) 政府管理的内涵第62-65页
  (三) 政府管理创新的内涵第65-67页
第二章 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预设第67-90页
 一、 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意义第67-73页
 二、 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目标第73-86页
  (一) 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总体目标——实现善治第73页
  (二) 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具体目标第73-76页
  (三) 确立善治目标的依据第76-86页
 三、 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第86-90页
  (一) 指导思想第86-87页
  (二) 基本原则第87-90页
第三章 走向善治——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过程分析第90-124页
 一、 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进程第90-115页
  (一) 改革探索阶段(1978——1991)第90-97页
  (二) 渐进发展阶段(1992——2002)第97-105页
  (三) 体制创新阶段(2003——至今)第105-115页
 二、 走向善治:中国政府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向第115-124页
  (一) 从人治政府走向法治政府第115-117页
  (二) 从管制政府走向服务政府第117-119页
  (三) 从权力政府走向责任政府第119-120页
  (四) 从威权政府走向民主政府第120-122页
  (五) 从“独角戏”政府走向“分权合作型政府”第122-124页
第四章 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第124-160页
 一、 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的重大意义第124-131页
  (一) 政府管理理念创新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124-127页
  (二) 政府管理理念创新有利于深化政府管理改革第127-130页
  (三) 政府管理理念创新有利于解决政府管理问题第130-131页
 二、 善治视角下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的主要内容第131-156页
  (一) 从人治理念到法治理念的转变第131-139页
  (二) 从管制理念到服务理念的转变第139-144页
  (三) 从权力本位理念到责任本位理念的转变第144-148页
  (四) 从封闭政府理念到透明政府理念的转变第148-152页
  (五) 从政府本位理念到社会本位理念的转变第152-156页
 三、 政府管理理念创新的总体要求第156-160页
  (一)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第156-157页
  (二) 坚持公共利益至上,实现和谐发展第157-158页
  (三) 坚持实事求是,实现稳步发展第158-160页
第五章 善治视角下中国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第160-205页
 一、 创新依法行政体制,构建法治尊崇型政府管理模式第160-166页
  (一) 构建法治尊崇型政府管理模式的总体要求第160-161页
  (二) 构建法治尊崇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困境第161-163页
  (三) 创新依法行政体制,构建法治尊崇型政府管理模式的路径选择第163-166页
 二、 创新服务行政体制,构建顾客导向型政府管理模式第166-173页
  (一) 构建顾客导向型政府管理模式的总体要求第166-167页
  (二) 构建顾客导向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困境第167-169页
  (三) 创新服务行政体制,构建顾客导向型政府管理模式的路径选择第169-173页
 三、 创新责任追究机制,构建责任担当型政府管理模式第173-181页
  (一) 构建责任担当型政府管理模式的总体要求第173-174页
  (二) 构建责任担当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困境第174-177页
  (三) 创新责任追究机制,构建责任担当型政府管理模式的路径选择第177-181页
 四、 创新信息交流机制,构建透明运作型政府管理模式第181-188页
  (一) 构建透明运作型政府管理模式的总体要求第181-182页
  (二) 构建透明运作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困境第182-185页
  (三) 创新信息交流机制,构建透明运作型政府管理模式的路径选择第185-188页
 五、 创新分权化治理机制,构建分权合作型政府管理模式第188-205页
  (一) 构建分权合作型政府管理模式的总体要求第188-189页
  (二) 构建分权合作型政府管理模式的困境第189-196页
  (三) 创新分权化治理机制,构建分权合作型政府管理模式的路径选择第196-205页
第六章 善治视域下的中国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第205-227页
 一、 依法行政第205-212页
  (一) 明确行政执法主体第205-206页
  (二) 合理分解执法职权第206-208页
  (三)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第208-209页
  (四)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第209-210页
  (五) 创新行政执法方法第210-211页
  (六) 加强法治GDP考核第211-212页
 二、 民主行政第212-216页
  (一) 完善民主决策第212-213页
  (二) 推进民主行政第213-214页
  (三) 加强民主监督第214-216页
 三、 服务行政第216-220页
  (一) 以公众需求为中心,发展电子政务第216-217页
  (二) 建立可操作性的服务制度第217-218页
  (三) 创新服务措施第218-219页
  (四) 构建服务行政的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和制度第219-220页
 四、 责任督政第220-221页
  (一) 落实目标责任第220页
  (二) 改进绩效评估第220页
  (三) 加强行政问责第220-221页
 五、 合作施政第221-227页
  (一) 建立顺畅的党政关系,促进党政合作第221-223页
  (二) 建立融洽的政企关系,推动政企合作第223-224页
  (三) 建设和谐的政社关系,推进政社合作第224-225页
  (四) 建设合理的央地关系,加强政政合作第225-227页
结论:政府管理创新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第227-229页
参考文献第229-239页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第239-240页
后记第240页

论文共2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脱氧降解行为主要产物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实时人体运动动画控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