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相关概念梳理 | 第15-18页 |
(一) 民营企业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民营企业融资的概念 | 第16页 |
(三) 融资方式的分类 | 第16-18页 |
二、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一) M-M 理论 | 第18-19页 |
(二) 信贷配给理论 | 第19页 |
(三)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第19-21页 |
第三章 贵州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21-27页 |
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贵州省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 第21-24页 |
(一)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征 | 第21-22页 |
(二) 贵州省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 第22-24页 |
二、贵州省民营企业融资特点 | 第24-27页 |
(一) 贵州省民营企业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度高 | 第24-25页 |
(二) 贵州省民营企业的贷款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为主 | 第25页 |
(三) 贵州省民营企业贷款困难 | 第25-27页 |
第四章 贵州省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一、银企信息不对称是贵州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 第27-29页 |
(一) 民营企业的高交易成本使银行的贷款意愿下降 | 第27-28页 |
(二) 银行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其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意愿不强 | 第28页 |
(三) 银行的贷款程序和抵押要求使得民营企业望而生畏 | 第28-29页 |
(四) 金融制度供给严重不足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 第29页 |
二、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是贵州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 第29-31页 |
(一) 贵州省民营企业财务状况不透明,难以取得贷款支持 | 第30页 |
(二) 贵州省民营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不畅 | 第30页 |
(三) 信用记录差,擅自变更贷款用途,导致融资环境恶化 | 第30-31页 |
三、政府作用的缺失是贵州省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体制性障碍 | 第31-33页 |
(一) 政府对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与贵州省民营企业的政策存在不对称 | 第31页 |
(二) 政府服务的软硬措施缺位导致贵州省民营企业融资难 | 第31-33页 |
第五章 破解民族地区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建议 | 第33-37页 |
一、设立为民族地区企业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和资信评估机构 | 第33-34页 |
(一) 设立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 | 第33页 |
(二) 建立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资信评估机构 | 第33-34页 |
二、建立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直接、间接融资系统 | 第34页 |
(一) 建立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系统 | 第34页 |
(二) 改善民族地区民营企业的间接融资系统 | 第34页 |
三、规范和优化政府行为,扶持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发展 | 第34-35页 |
(一) 转变民族地区政府观念 | 第34-35页 |
(二) 明确民族地区政府职能规范行为 | 第35页 |
四、引导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内部改革,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 第35-37页 |
(一) 增强诚实信用意识,树立良好形象 | 第35-36页 |
(二) 争取银行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 第36页 |
(三) 改善经营管理,实现资本运营 | 第36-3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7-39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37页 |
二、研究难点及展望 | 第37-39页 |
(一) 研究难点 | 第37-38页 |
(二)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