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城市开敞空间宜人性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内容及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国外开敞空间宜人性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国内开敞空间宜人性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开敞空间宜人性评价的方法论 | 第23-29页 |
·开敞空间宜人性概述 | 第23-24页 |
·城市开敞空间宜人性评价的理论 | 第24-29页 |
·城市空间相关理论 | 第24-27页 |
·城市经济学理论 | 第27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7-28页 |
·田园城市理论 | 第28页 |
·GIS理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延吉市开敞空间布局现状分析 | 第29-4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9-33页 |
·自然资源概况 | 第30-31页 |
·人文概况 | 第31-33页 |
·延吉市开敞空间的分类体系的构建 | 第33-34页 |
·延吉市开敞空间布局分析 | 第34-43页 |
第四章 延吉市开敞空间宜人性评价 | 第43-57页 |
·宜人性评价模型的选择 | 第43-44页 |
·旅行成本法 | 第43页 |
·抽样调查法 | 第43-44页 |
·享乐价格模型 | 第44页 |
·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4-47页 |
·开敞空间的宜人性评价 | 第47-51页 |
·数据分析 | 第47-50页 |
·变量解释 | 第50-51页 |
·结果分析 | 第51-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延吉市开敞空间宜人性的优化对策 | 第57-64页 |
·延吉市开敞空间宜人性存在的问题 | 第57-60页 |
·延吉市区开敞空间的数量不足 | 第57页 |
·开敞空间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 第57-58页 |
·设计缺乏个性,对本土特色重视不足 | 第58-59页 |
·对已有的开敞空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 第59页 |
·道路开敞空间缺乏监管,停车问题严重 | 第59-60页 |
·延吉市开敞空间的优化策略 | 第60-64页 |
·建立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60-61页 |
·加强对城市道路开敞空间的开发与管理 | 第61-62页 |
·合理调整延吉市开敞空间的空间分布 | 第62-63页 |
·重视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及维护 | 第63-64页 |
结束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