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33页 |
·聚合物的润湿及粘接理论 | 第12-18页 |
·润湿理论 | 第13-15页 |
·机械互锁理论 | 第15-16页 |
·电子理论 | 第16-17页 |
·扩散理论 | 第17页 |
·化学键合理论 | 第17-18页 |
·等离子体聚合物表面改性 | 第18-29页 |
·等离子体聚合物表面改性原理 | 第18-21页 |
·等离子体聚合物表面改性装置 | 第21-22页 |
·等离子体聚合物表面改性类型 | 第22-29页 |
·等离子体改性技术提高聚合物粘接性能 | 第29-31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研究目的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2 实验装置、样品制备与分析方法 | 第33-46页 |
·实验装置 | 第33-36页 |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装置 | 第33-35页 |
·热接枝装置 | 第35-36页 |
·样品制备 | 第36-38页 |
·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样品的制备 | 第36-37页 |
·等离子体引发接枝样品的制备 | 第37-38页 |
·接枝样品的搭接粘接 | 第38页 |
·分析方法 | 第38-46页 |
·化学成分分析 | 第38-40页 |
·形貌和结构分析 | 第40-41页 |
·润湿和粘接性能分析 | 第41-45页 |
·等离子体光发射谱(OES)诊断 | 第45-46页 |
3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聚合物的表面特性 | 第46-81页 |
·射频等离子体改性PET的表面特性 | 第46-70页 |
·容性耦合等离子体(CCP)表面改性 | 第46-54页 |
·感性耦合等离子体(ICP)表面改性 | 第54-57页 |
·感性耦合和容性耦合复合等离子体(ICP和CCP)表面改性 | 第57-64页 |
·等离子体改性PET试样的表面能 | 第64-70页 |
·三种耦合模式射频等离子体改性PE的表面特性 | 第70-73页 |
·表面润湿性能 | 第70-71页 |
·表面形貌 | 第71-73页 |
·表面化学成分 | 第73页 |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 | 第73-76页 |
·讨论 | 第76-79页 |
·等离子体改性对聚合物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76-78页 |
·等离子体改性提高聚合物表面润湿性能的机制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4 射频等离子体引发PE表面接枝GMA的表面特性 | 第81-90页 |
·表面润湿性能 | 第81-84页 |
·化学成分 | 第84页 |
·表面形貌 | 第84-86页 |
·讨论 | 第86-88页 |
·接枝条件对GMA接枝PE试样表面润湿性能的影响 | 第86-87页 |
·等离子体引发PE试样GMA接枝的机制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5 射频等离子体引发接枝GMA改性PE粘接性能 | 第90-105页 |
·剪切强度随粘接时间变化 | 第90-91页 |
·拉伸断面形貌分析 | 第91页 |
·拉伸断面化学成分分析 | 第91-92页 |
·粘接试样界面处超声探伤分析 | 第92-100页 |
·讨论 | 第100-104页 |
·等离子体引发GMA接枝提高PE粘接性能的机制 | 第100-102页 |
·粘接界面致密度的控制因素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6 总结论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8页 |
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18-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作者简介 | 第121-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