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黄绿叶基因nec-t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符号说明第1-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1页
1 引言第11-29页
   ·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第11-14页
     ·基于杂交的分子标记第11-12页
       ·RFLP 标记第11-12页
       ·小卫星 DNA 标记第12页
     ·基于 PCR 的分子标记第12-14页
       ·RAPD 标记第13页
       ·SSR 标记第13-14页
     ·其他一些类型的分子标记第14页
       ·SNP 标记第14页
       ·STS 标记第14页
   ·图位克隆第14-18页
     ·图位克隆的原理第14-15页
     ·图位克隆的技术环节第15-18页
       ·构建遗传作图群体第15-16页
       ·筛选与目的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第16页
       ·目的基因的定位第16-17页
       ·构建高质量的基因组文库第17页
       ·鉴定目的基因第17-18页
   ·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叶色突变体的来源第18页
     ·叶色突变体的分类第18-19页
     ·叶色突变体的遗传第19-20页
   ·叶色突变的机制第20-27页
     ·叶绿素的合成第20-21页
     ·叶色突变的分子机制第21-27页
       ·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基因突变第21-23页
       ·血红素→光敏色素生色团生物途径中基因突变第23-25页
       ·叶绿体分化与发育受阻第25-26页
       ·质-核信号传导途径受阻第26页
       ·其它相关基因的突变第26-27页
   ·叶色突变体的应用第27-28页
     ·叶色变异作为形态标记第27页
     ·叶色突变体用于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第27-28页
     ·叶色突变体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第28页
   ·玉米叶色突变体的研究进展第28-29页
     ·玉米中已经报道的叶色突变体第28-29页
     ·玉米中叶色突变体的基因定位和克隆第29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9-33页
   ·材料第29页
   ·试验设计及方法第29-33页
     ·叶片的遮光实验第29-30页
     ·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第30页
     ·分离群体的构建和遗传分析第30页
     ·玉米基因组 DNA 提取方法第30-31页
     ·SSR 分析第31-32页
       ·PCR 程序第31页
       ·胶的制备第31页
       ·电泳第31页
       ·银染第31-32页
       ·实验结果记录第32页
       ·SSR 分子标记的开发第32页
     ·BSA 分池方法第32页
     ·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2-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37页
   ·nec-t 突变体表型和生理特征第33-34页
     ·nec-t 突变体形态特征第33页
     ·光照对 nec-t 突变体影响的鉴定第33-34页
     ·nec-t 突变体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第34页
   ·nec-t 突变体的遗传分析第34页
   ·黄绿叶基因 nec-t 的初步定位第34-35页
   ·黄绿叶基因 nec-t 的精细定位第35-36页
   ·候选基因的分析第36-37页
4 讨论第37-38页
   ·突变体 nec-t 的意义第37页
   ·图位克隆和基因定位第37-38页
   ·黄绿叶基因 nec-t 的定位第38页
   ·nec-t 基因和其它玉米黄绿叶基因的比较第38页
5 结论第38-40页
   ·突变体 nec-t 的表型和生理特征第38页
   ·黄绿叶基因 nec-t 的定位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麦种子萌发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下一篇:杜鹃花播种繁殖和组织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