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1 《园冶》构建理想人居环境的核心理念 | 第10-22页 |
·哲学基础与理论背景 | 第10-17页 |
·风水理论 | 第10-12页 |
·儒、道、禅精神 | 第12-15页 |
·环境美学理论 | 第15-17页 |
·营建原则 | 第17-22页 |
·“相地篇”:生态节用保护观 | 第17-19页 |
·“借景篇”:因借具体人文、环境规划观 | 第19-20页 |
·“园说篇”:人与自然环境、建筑和谐统一观 | 第20-22页 |
2 《园冶》构建理想人居环境的体现 | 第22-36页 |
·物质境界层面的环境分析 | 第22-25页 |
·空间营建环境分析 | 第22-24页 |
·时间展现环境分析 | 第24-25页 |
·精神意境层面的环境分析 | 第25-33页 |
·传统文化环境 | 第25-28页 |
·和谐社会环境 | 第28-30页 |
·悠闲人文环境 | 第30-33页 |
·人与环境、建筑相融的审美价值分析 | 第33-36页 |
·园林环境意象与审美感知体验 | 第33-34页 |
·理想人居环境审美体验与家园意识回归 | 第34-36页 |
3 《园冶》构建理想人居环境意象的现实意义 | 第36-40页 |
·《园冶》构建理想人居环境理念对当代人居环境建设的有益启示 | 第36-38页 |
·居民居住环境营建方面 | 第36页 |
·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方面 | 第36-37页 |
·风景名胜旅游区规划设计方面 | 第37-38页 |
·《园冶》构建理想人居环境,创建“乐居”的温馨家园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