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序论第8-12页
 第一节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8-9页
  一 选题的目的第8页
  二 选题的理论意义第8-9页
  三 选题的实践价值第9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第三节 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创新之处第11-12页
  一 论文的基本内容第11页
  二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1-12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综述第12-24页
 第一节 马克思以前对于人与自然的探索第12-16页
  一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 ”思想第12-14页
  二 费尔巴哈“自然哲学”的自然思想第14-16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观点第16-20页
  一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第16-17页
  二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第17-18页
  三 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互相制约第18页
  四 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第18-19页
  五 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第19-20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特征第20-24页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出发点——实践第20-21页
  二 揭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第21-22页
  三 指明了解决生态危机的正确方向——坚持制度变革、科技进步与以人为本相统一第22-24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第24-29页
 第一节 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历史回顾第24-25页
 第二节 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第25-27页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当今中国的指导意义第27-29页
  一 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方向第27-28页
  二 为我国探索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第28-29页
第四章 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道路第29-46页
 第一节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第29-33页
  一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第29-30页
  二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现实意义第30-31页
  三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第31-33页
 第二节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第33-38页
  一 环境友好型社会含义及特征第33-34页
  二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意义第34-35页
  三 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第35-38页
 第三节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38-46页
  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含义第38-41页
  二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社会和谐第41-46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激光雷达的智能车主动安全算法与模型研究
下一篇:论屠格涅夫对彭燕郊散文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