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新型纤维状蛋白质及其对生物矿化的调控作用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7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42页 |
| ·引言 | 第17-18页 |
| ·贝壳韧带的微结构研究概况 | 第18-22页 |
| ·韧带的基本结构 | 第18-19页 |
| ·韧带外层结构 | 第19-20页 |
| ·韧带内层结构 | 第20-21页 |
| ·韧带结构模型 | 第21-22页 |
| ·贝壳韧带的化学组成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韧带基本组成和特征 | 第22页 |
| ·韧带中的蛋白质 | 第22-24页 |
| ·韧带中的无机矿物 | 第24页 |
| ·贝壳韧带的物理性质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 ·力学性质 | 第24-25页 |
| ·光学性质 | 第25-26页 |
| ·仿生矿化研究概况 | 第26-40页 |
| ·碳酸钙矿物基本形貌和结构特征 | 第26-28页 |
| ·仿生矿化常用模板和体系 | 第28-35页 |
| ·仿生矿化成因理论 | 第35-40页 |
|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40-42页 |
| 第二章 实验样品基本特征 | 第42-49页 |
| ·样品来源和处理 | 第42页 |
| ·样品形貌特征 | 第42-46页 |
| ·贝壳外观形貌 | 第42-44页 |
| ·贝壳韧带形貌 | 第44-46页 |
| ·贝壳韧带的化学组成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三章 贝壳韧带新型纤维状蛋白质及新结构模型 | 第49-73页 |
| ·前言 | 第49页 |
| ·贝壳韧带SEM研究 | 第49-61页 |
| ·样品制备及测试条件 | 第49-50页 |
| ·竹蛏韧带微结构 | 第50-53页 |
| ·豆蛏韧带微结构 | 第53-57页 |
| ·尖紫蛤韧带微结构 | 第57-61页 |
| ·贝壳韧带FTIR分析 | 第61-63页 |
| ·样品制备及测试条件 | 第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3页 |
| ·贝壳韧带XRD分析 | 第63-65页 |
| ·样品制备及测试条件 | 第6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 ·韧带不同结构层氨基酸分析 | 第65-67页 |
| ·样品制备及测试 | 第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67页 |
| ·贝壳韧带新的结构模型及受力分析 | 第67-72页 |
| ·结构模型 | 第67-68页 |
| ·韧带受力分析 | 第68-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四章 韧带新型纤维状蛋白质的鉴定 | 第73-96页 |
| ·前言 | 第73-75页 |
| ·SDS-PAGE分析 | 第75-8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75-76页 |
| ·样品制备和溶液配制 | 第76-77页 |
| ·电泳分离与结果 | 第77-78页 |
| ·胶内酶解 | 第78-80页 |
| ·MALDI-TOF-TOF-MS-MS鉴定 | 第80-86页 |
| ·仪器和测试条件 | 第80页 |
| ·数据库搜索方法 | 第80页 |
| ·结果 | 第80-85页 |
| ·讨论 | 第85-86页 |
| ·LC-ESI-MS-MS鉴定 | 第86-95页 |
| ·样品的制备与电泳 | 第86-87页 |
| ·仪器和测试条件 | 第87页 |
| ·数据库搜索方法 | 第87页 |
| ·结果 | 第87-92页 |
| ·讨论 | 第92-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第五章 韧带纤维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 | 第96-106页 |
| ·前言 | 第96-98页 |
| ·纤维状蛋白质膨胀率测定 | 第98-101页 |
| ·样品制备与测定方法 | 第98页 |
| ·结果 | 第98-99页 |
| ·讨论 | 第99-101页 |
| ·纤维状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 | 第101-105页 |
| ·仪器和测试条件 | 第101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01-102页 |
| ·结果 | 第102-104页 |
| ·讨论 | 第104-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 第六章 韧带纤维状蛋白质对生物矿化调控作用研究 | 第106-120页 |
| ·前言 | 第106-10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07-108页 |
| ·蛋白质基底的制备 | 第107页 |
| ·仿生合成方法 | 第107-108页 |
| ·表征方法 | 第108页 |
| ·结果 | 第108-115页 |
| ·FTIR分析结果 | 第108-110页 |
| ·SEM形貌观察 | 第110-112页 |
| ·HRTEM分析结果 | 第112-115页 |
| ·讨论 | 第115-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 第七章 韧带天然荧光及其发光机理初探 | 第120-129页 |
| ·前言 | 第120-12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21页 |
| ·样品制备与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121页 |
| ·荧光光谱测定 | 第121页 |
| ·结果 | 第121-126页 |
| ·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121-125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125-126页 |
| ·讨论 | 第126-1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2页 |
| ·结论 | 第129-130页 |
| ·展望 | 第130-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2-145页 |
| 附表A-1 文石和方解石标准衍射数据 | 第145-146页 |
| 致谢 | 第146-14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