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8页 |
缩略词表 | 第18-20页 |
前言 | 第20-23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23-32页 |
一、中医对心肌缺血的认识 | 第23-24页 |
二、阳气不通与心肌缺血 | 第24-27页 |
三、通阳逐瘀与心肌缺血 | 第27-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2-76页 |
实验一 通阳逐瘀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大鼠左心功能、心肌缺血标志物的影响 | 第32-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2 结果 | 第34-45页 |
3 讨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实验二 通阳逐瘀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形态的影响 | 第48-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2 结果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2页 |
实验三 通阳逐瘀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H_2S的影响 | 第52-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3页 |
2 结果 | 第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实验四 通阳逐瘀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MAPKs的影响 | 第55-6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60页 |
2 结果 | 第60-62页 |
3 讨论 | 第62-65页 |
实验五 通阳化瘀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IL-6的影响 | 第65-7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5-73页 |
2 结果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综述一 | 第83-91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综述二 | 第91-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5页 |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工作小结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