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明(1368~1663年)论文

明清商人会馆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图表目录第11-12页
第1章 导论第12-25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国内的研究现状第14-20页
     ·国外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2-23页
   ·创新与不足第23-24页
     ·创新之处第23页
     ·不足之处第23-24页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24-25页
第2章 明清商人会馆的产生背景第25-41页
   ·商人会馆的产生与界定第25-31页
     ·会馆的缘起第25-26页
     ·会馆的类型第26页
     ·商人会馆的界定第26-27页
     ·商人会馆的兴起第27-28页
     ·商人会馆的地域分布特征第28-31页
   ·商人会馆的产生背景第31-41页
     ·经济和社会背景第31-36页
     ·思想与政策背景第36-41页
第3章 明清商人会馆的性质与职能第41-63页
   ·资源配置模式的分类第41-44页
     ·科斯二分法第41-42页
     ·威廉姆森三分法第42-44页
   ·商人会馆的性质第44-50页
     ·中间组织的本质第44-46页
     ·中间组织的生成机制第46-48页
     ·作为中间组织的商人会馆第48-50页
   ·商人会馆与其它相关组织的区别第50-56页
     ·商人会馆与公所的区别第50-52页
     ·商人会馆与商会的区别第52-54页
     ·商人会馆与行会的区别第54-56页
   ·商人会馆的职能第56-63页
     ·交流商情,沟通商务第56-57页
     ·联络乡谊,凝聚人心第57-58页
     ·道德教化,传承商业理念第58-60页
     ·对抗牙商与牙行的盘剥和欺压第60-61页
     ·建立与政府的良好互动关系第61-63页
第4章 明清商人会馆的内部治理第63-74页
   ·组织的构成情况第63-65页
     ·人员构成第63页
     ·机构设置第63-64页
     ·经费来源第64-65页
   ·商人会馆的内部治理第65-74页
     ·会馆的规章制度第65-67页
     ·商人会馆的具体运作形式第67-70页
     ·中间组织治理结构的特征第70-71页
     ·商人会馆的内部激励问题第71-74页
第5章 明清会馆的政治属性与官商关系研究第74-90页
   ·明清商人会馆的政治属性第74-79页
     ·商人会馆的政治属性第74-76页
     ·微观层面考察第76-79页
   ·官商关系博弈互动机理与嬗变模型分析第79-90页
     ·掠夺之手:传统社会中官商博弈分析第79-83页
     ·基于多边囚徒困境情形的传统社会官商博弈机理第83-88页
     ·官商关系嬗变及其路径模型分析第88-90页
第6章 从会馆、公所到商会: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明清商人组织演进分析第90-102页
   ·组织演进与制度变迁理论第90-93页
     ·组织与制度第90-91页
     ·组织的效率替代论第91页
     ·组织演进与制度变迁第91-93页
   ·从会馆到公所——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第93-96页
     ·成本-收益分析第93-95页
     ·比较制度分析第95-96页
   ·从公所到商会——基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第96-102页
     ·晚清商会的演进历程第97-99页
     ·强制性制度变迁与制度移植第99-100页
     ·清末商会的运行绩效第100-102页
第7章 结论与启示第102-105页
   ·结论第102页
   ·启示第102-105页
     ·大力扶持行业协会等中间组织的发展第102-103页
     ·尊重文化与习俗,重视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第103页
     ·处理好政府与商业组织之间的关系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地铁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及监控系统研究
下一篇:电池管理系统模拟测试平台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