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页 |
·文章框架结构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贷款模式的实践评价 | 第11-13页 |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贷款模式 | 第11-12页 |
·自营贷款、委托贷款和特定贷款 | 第11页 |
·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 | 第11-12页 |
·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 | 第12页 |
·商业银行贷款模式的实践评价 | 第12-13页 |
第三章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发展实践与启示 | 第13-24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所在地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 第13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简介 | 第13-16页 |
·机构人员情况 | 第14页 |
·业务发展情况 | 第14-15页 |
·股权结构情况 | 第15页 |
·外设机构情况 | 第15-16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发展现状与成就分析 | 第16-21页 |
·联保贷款发放的背景介绍 | 第16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具体做法 | 第16-19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取得的成效 | 第19-21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实践的启示 | 第21-24页 |
·联保贷款应始终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明确支持重点 | 第21页 |
·联保贷款应始终坚持需求导向 | 第21页 |
·联保贷款应始终把风险防控作为生命线 | 第21-22页 |
·营销文化是拓展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的动力之源 | 第22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实例 | 第22-24页 |
第四章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4-28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4-26页 |
·中小企业信用评级难,风险控制难度大 | 第24页 |
·营销组织框架尚未构建 | 第24-25页 |
·客户经理素质有待提高,驾驭风险的能力有待提高 | 第25页 |
·联保贷款过于依赖外部因素 | 第25-26页 |
·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 第26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6-28页 |
·中小企业自身先天不足,导致其较难获得贷款支持 | 第26-27页 |
·客户经理大多为新录用员工,风险识别能力低 | 第27页 |
·资金供不应求反向影响银行的信贷营销积极性 | 第27-28页 |
第五章 尤努斯联保贷款模式的借鉴 | 第28-32页 |
·“尤努斯模式”的特征 | 第28-29页 |
·格莱珉银行的联保贷款的具体做法 | 第29-30页 |
·信任每一个贷款者 | 第29页 |
·“信用”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 | 第29页 |
·改变了传统银行“穷人没有信用”的规则 | 第29页 |
·女性的信用能力得到珍视 | 第29-30页 |
·建立信用结盟的“五人小组”利益相互制衡机制 | 第30页 |
·“尤努斯模式”的启示 | 第30-32页 |
·联保贷款主体应该多元化 | 第30-31页 |
·扩大业务发展范围 | 第31页 |
·服务创新政策 | 第31-32页 |
第六章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模式的创新 | 第32-47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模式的创新目标 | 第32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模式的创新原则 | 第32页 |
·鄂尔多斯农商行联保贷款模式的创新 | 第32-47页 |
·“行业协会+保证金+银行”联保贷款模式 | 第32-37页 |
·大联保体联保贷款模式 | 第37-42页 |
·网络联保贷款模式 | 第42-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