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司法体制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五代中央司法机关 | 第12-21页 |
(一) 大理寺 | 第12-16页 |
1. 检法与断案分离制度 | 第12-13页 |
2. 重新设置“议狱堂” | 第13-16页 |
(二) 刑部 | 第16-17页 |
1. 刑部的复核 | 第16页 |
2. 刑部的复核权 | 第16-17页 |
(三) 御史台 | 第17-21页 |
1. 御史台职能的变迁 | 第17-20页 |
2. 御史台的作用 | 第20-21页 |
二、五代地方司法机关 | 第21-30页 |
(一) 五代地方行政层级与权力构成 | 第21-23页 |
1. 五代地方的行政层级 | 第21-22页 |
2. 五代地方权力构成及变化趋势 | 第22-23页 |
(二) 五代州县司法机关 | 第23-28页 |
1. 州县司法机关的人员构成 | 第23-25页 |
2. 州县司法机关的运行状况 | 第25-28页 |
(三) 五代诸府司法机关 | 第28-30页 |
1. 五代府的建制 | 第28-29页 |
2. 五代府的司法机关 | 第29-30页 |
三、五代军事司法机关 | 第30-42页 |
(一) 中央军事司法机关 | 第30-37页 |
1. 侍卫司狱 | 第30-33页 |
2. 军巡院 | 第33-37页 |
(二) 地方军事司法机关 | 第37-42页 |
1. 节度使与观察使司法权 | 第37-40页 |
2. 马步院 | 第40-42页 |
四、五代司法体制的特点与启示 | 第42-50页 |
(一) 五代司法体制的特点 | 第42-48页 |
1. 五代司法机关的军事背景 | 第43-44页 |
2. 五代开启中央司法集权 | 第44-47页 |
3. 司法体制对后世的影响 | 第47-48页 |
(二) 五代司法体制研究的启示 | 第48-50页 |
1. 司法权的独立与统一 | 第48页 |
2. 司法人员素质是保证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