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系统的调度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3页 |
·课题背景 | 第14-15页 |
·应用及调度的分类 | 第15-17页 |
·串行应用及调度 | 第16页 |
·功能并行应用及调度 | 第16页 |
·数据并行应用及调度 | 第16-17页 |
·DAG调度 | 第17-22页 |
·经典的DAG调度 | 第17-20页 |
·扩展的DAG调度模型及算法 | 第20-22页 |
·国内关于DAG调度的研究 | 第22页 |
·负载可分应用的调度 | 第22-30页 |
·基本的DLT模型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23-25页 |
·扩展的DLT模型和算法 | 第25-29页 |
·DLT的应用研究 | 第29-30页 |
·国内关于DLT的研究现状 | 第30页 |
·本文的动机与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本文的结构 | 第32-33页 |
第2章 DAG调度和DLT的基本模型与技术 | 第33-42页 |
·DAG调度 | 第33-37页 |
·DAG的经典调度模型 | 第33-34页 |
·基本概念与技术 | 第34-37页 |
·DLT的基本调度模型与结论 | 第37-41页 |
·一次分配策略 | 第37-39页 |
·多次分配策略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基于同步通信模式的DAG调度 | 第42-60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相关工作 | 第43-44页 |
·问题定义 | 第44-45页 |
·PRGSC算法 | 第45-55页 |
·节点重要性的权衡 | 第46-49页 |
·调度节点和目标处理器的选择 | 第49-50页 |
·死锁检测 | 第50-53页 |
·PRGSC算法的形式化描述 | 第53-55页 |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有控制信息的负载可任意划分应用的调度 | 第60-89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模型与符号 | 第61-62页 |
·调度算法 | 第62-73页 |
·平均划分策略(EQS) | 第63-65页 |
·LIFO策略 | 第65-69页 |
·FIFO策略 | 第69-73页 |
·性能分析 | 第73-84页 |
·EQS,LIFO和FIFO策略的性质 | 第73-77页 |
·调度性能的比较 | 第77-84页 |
·数值实例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9页 |
第5章 负载可任意划分应用的多次负载分配 | 第89-100页 |
·引言 | 第89页 |
·问题描述 | 第89-90页 |
·CAMR算法 | 第90-94页 |
·递归公式 | 第92-94页 |
·CAMR的形式化描述 | 第94页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94-99页 |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1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113-115页 |
致谢 | 第115-116页 |
个人简历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