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与核心技术应用
|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符号缩写说明 | 第12-13页 |
| 第1章 概述 | 第13-15页 |
| 第2章 移动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 ·国外移动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 ·欧洲标准发展状况 | 第15-16页 |
| ·美国标准发展状况 | 第16页 |
| ·日本标准发展状况 | 第16-17页 |
| ·韩国标准发展状况 | 第17页 |
| ·我国移动数字电视的发展现状 | 第17-19页 |
| 第3章 数字电视移动接收所遇到的主要技术问题 | 第19-21页 |
| ·信号衰落问题 | 第19页 |
| ·多普勒效应问题 | 第19-21页 |
| 第4章 移动数字电视的关键技术 | 第21-26页 |
| ·OFDM | 第21-22页 |
| ·MPEG-2标准 | 第22-23页 |
| ·H.264标准 | 第23页 |
| ·我国的AVS标准 | 第23-26页 |
| 第5章 移动数字电视主要标准的核心技术及特点 | 第26-42页 |
| ·欧洲DVB-T标准的核心技术 | 第26-27页 |
| ·DVB-T标准的核心 | 第26页 |
| ·DVB-T的技术特点 | 第26-27页 |
| ·DVB-H | 第27页 |
| ·美国ATSC标准的核心技术 | 第27-28页 |
| ·ATSC标准的核心 | 第27页 |
| ·ATSC标准的技术特点 | 第27-28页 |
| ·日本ISDB-T标准的核心技术 | 第28页 |
| ·ISDB-T标准的核心 | 第28页 |
| ·国外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对比 | 第28-30页 |
| ·我国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的核心技术 | 第30-34页 |
| ·DMB-T标准的核心 | 第30页 |
| ·DMB-T标准的技术特点 | 第30-31页 |
| ·DMB-T标准的原理框图 | 第31-32页 |
| ·DMB-T标准的主要系统参数 | 第32页 |
| ·DMB-T标准的主要设计思想 | 第32-34页 |
| ·DMB-T标准和其它数字电视标准的比较 | 第34页 |
| ·上海交大ADTB-T标准核心技术 | 第34-36页 |
| ·ADTB-T标准的原理框图 | 第34-35页 |
| ·ADTB-T标准的核心 | 第35页 |
| ·ADTB-T标准的技术特点 | 第35页 |
| ·ADTB-T标准的应用范围 | 第35页 |
| ·清华方案与上海交大方案比较 | 第35-36页 |
| ·国家地面数字电视标准DMB-TH | 第36-42页 |
| ·DMB-TH标准的设计思想 | 第37-38页 |
| ·DMB-TH标准的发射机原理框图 | 第38页 |
| ·DMB-TH标准的传输系统框图 | 第38-39页 |
| ·DMB-TH标准的数据帧结构图 | 第39页 |
| ·DMB-TH的核心技术 | 第39-40页 |
| ·DMB-TH的技术优势 | 第40-42页 |
| 第6章 济南移动数字电视系统的应用设计 | 第42-54页 |
| ·系统建设原则 | 第42-43页 |
| ·系统设计要求 | 第43页 |
|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第43-53页 |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43-44页 |
| ·设计方案的选择 | 第44-45页 |
| ·系统组成部分 | 第45-46页 |
| ·系统方案子系统部分的设计 | 第46-51页 |
| ·前端系统 | 第46-47页 |
| ·传输系统 | 第47-48页 |
| ·发射系统 | 第48-49页 |
| ·接收端 | 第49-50页 |
| ·系统参数设定 | 第50-51页 |
| ·系统单频网组网设计方案 | 第51-52页 |
| ·设备及费用 | 第52-53页 |
| ·需改进和完善之处 | 第53-54页 |
| 第7章 论文总结 | 第54-55页 |
| 第8章 结束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