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蒸汽动力工程论文--蒸汽锅炉论文--运行论文

超细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的热态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引言第12-13页
   ·本课题研究背景第13-15页
     ·NOx的排放标准第13-14页
     ·NOx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4-15页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NOx生成机理及抑制技术第18-47页
   ·引言第18页
   ·燃料中的氮化合物第18-22页
     ·燃料中氮成分的概况第18-19页
       ·各种燃料中的含氮量第18页
       ·不同煤种的含氮量第18-19页
       ·氮在煤岩显微组分中的分布第19页
     ·燃料中氮的化学结构第19-22页
       ·氮的存在形式第20-21页
       ·不同煤种中各种结合形态氮的存在比例第21-22页
   ·NOx的生成动力学第22-30页
     ·热力型NOx(thermal NOx)第22-23页
     ·快速型NOx(prompt NOx)第23-24页
     ·燃料型NOx(fuel NOx)第24-26页
     ·煤粉燃烧时NOx的生成过程第26-30页
       ·煤氮的分解(挥发性)行为第26-27页
       ·煤氮的释放行为和氮结合形态的关系第27-28页
       ·煤粉燃烧时NOx的生成第28-30页
   ·NOx的抑制原理与技术第30-37页
     ·NOx的抑制原理第30-31页
       ·热力型NOx的抑制原理第30页
       ·快速型NOx的抑制原理第30页
       ·燃料型NOx的抑制原理第30-31页
     ·降低NOx排放的技术措施第31-37页
       ·改变燃烧条件第31-35页
       ·烟气脱硝第35-37页
   ·燃料再燃技术文献综述第37-42页
     ·再燃技术的发展历程第37-38页
       ·发现和初步研究第37页
       ·应用和发展第37-38页
     ·燃料再燃的技术分析第38-41页
       ·再燃燃料选择的影响第39页
       ·二次燃料比例的影响第39-40页
       ·再燃区内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第40页
       ·再燃区温度的影响第40-41页
     ·超细粉再燃技术第41-42页
   ·本章小结第42-47页
第三章 超细煤粉特性的试验研究第47-65页
   ·引言第47页
   ·煤样的粒度分析第47-52页
     ·颗粒粒度定性分析第47-49页
     ·颗粒粒度定量分析第49-52页
       ·测试方法第49-50页
       ·试验装置及原理第50-51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51-52页
   ·孔隙结构试验研究第52-58页
     ·孔隙结构研究方法第52-53页
     ·实验设备及测量第53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3-58页
       ·孔隙个数分布第54页
       ·孔容积试验第54-56页
       ·孔隙比表面积试验第56-58页
   ·热分析试验研究第58-62页
     ·概述第58页
     ·试验装置介绍第58-59页
     ·试验结果分析第59-62页
       ·实验条件第59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9-62页
   ·本章小结第62-65页
第四章 一维再燃试验炉NOx排放的试验研究第65-79页
   ·引言第65页
   ·热态一维试验炉系统介绍第65-69页
     ·炉膛本体第65-66页
     ·热风系统第66页
     ·主燃系统第66-67页
     ·再燃系统第67-68页
     ·冷却风系统第68页
     ·燃油系统第68页
     ·监控系统第68页
     ·取样分析系统第68-69页
   ·一维再燃试验炉NOx排放试验第69-76页
     ·试验煤样第69页
     ·试验工况第69-70页
     ·测试仪器及方法第70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70-76页
       ·各因素对NOx排放的影响第70-75页
       ·各因素对煤粉燃烬率的影响第75-76页
   ·空气分级降低NOx排放试验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五章 超细粉再燃的热态试验研究第79-93页
   ·引言第79页
   ·试验煤样及工况第79-80页
     ·试验煤样第79页
     ·试验工况第79-80页
   ·超细粉再燃对NOx排放的影响第80-87页
     ·煤种的影响第80-82页
     ·再燃煤粉细度的影响第82-83页
     ·再燃量的影响第83-84页
     ·再燃区温度的影响第84-86页
     ·再燃区停留时间影响第86-87页
     ·燃料再燃和空气分级燃烧对NOx排放影响的比较第87页
   ·超细粉再燃对煤粉燃烬率的影响第87-91页
     ·煤种的影响第87-88页
     ·煤粉细度影响第88-89页
     ·煤粉再燃对燃烬率的影响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六章 超细煤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的数值模拟第93-120页
   ·引言第93页
   ·煤粉燃烧过程中NOx排放的数学模型第93-105页
     ·煤粉燃烧及NOx生成-还原模型第93-100页
       ·煤粉燃烧模型第93-99页
       ·NOx生成-还原模型第99-100页
     ·本文采用的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第100-105页
       ·本文使用的气相湍流模型第100-101页
       ·本文使用的颗粒分散相模型第101-102页
       ·本文所用的挥发份析出模型第102页
       ·本文所用的辐射换热模型第102-103页
       ·本文所用的焦炭模型第103页
       ·本文所用的NOx模型第103-105页
   ·煤粉参数第105-106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106-118页
     ·一维试验炉的流场计算结果第106-108页
     ·一维炉NOx排放特性计算结果第108-113页
       ·粒径的影响第110-112页
       ·NOx轴向沿程分布第112-113页
       ·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第113页
     ·超细粉再燃的NOx排放特性计算结果第113-118页
       ·再燃煤粉粒径的影响第115-117页
       ·再燃工况下NOx轴向沿程分布第117页
       ·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比较第117-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第七章 镇海电厂200MW锅炉机组超细粉再燃降低NOx排放的研究第120-141页
   ·引言第120页
   ·锅炉概述第120-123页
     ·锅炉参数第120-121页
     ·燃料特性第121-122页
     ·燃烧系统及布置情况第122-123页
       ·制粉系统第122-123页
       ·煤粉燃烧器第123页
   ·改造前摸底试验第123-127页
     ·制粉系统试验第123-124页
       ·煤粉特性试验第123页
       ·粗粉分离器挡板特性第123-124页
       ·细粉分离器效率第124页
     ·锅炉机组NOx排放影响试验第124-127页
       ·煤种第125页
       ·煤粉细度第125页
       ·锅炉氧量第125-126页
       ·配风方式第126页
       ·三次风投运第126-127页
       ·飞灰含碳量和煤粉细度试验第127页
   ·细粉抽取试验第127-136页
     ·细粉分离器下抽气试验第127-129页
       ·概述第127-129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29页
     ·百叶窗分离装置试验第129-136页
       ·百叶窗分离装置介绍第129-130页
       ·百叶窗分离装置的分离原理第130-131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131-136页
   ·镇海电厂初步改造方案第136-137页
   ·改造效果预测第137-139页
   ·本章小结第139-141页
第八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141-145页
   ·全文总结第141-143页
   ·本文创新点第143-144页
   ·今后的工作展望第144-145页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5-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循环流化床流动特性PIV测试和数值模拟
下一篇:基于网络的协作式CAI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