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1章 激情犯罪概述 | 第11-21页 |
·激情犯罪的概念 | 第11-14页 |
·激情犯罪与临时起意的犯罪行为 | 第12-13页 |
·激情杀人与义愤杀人 | 第13-14页 |
·激情犯罪的特征 | 第14-16页 |
·客观方面 | 第14-15页 |
·主观方面 | 第15-16页 |
·激情犯罪的分类 | 第16-21页 |
·依据激情犯罪的犯罪场所为标准的分类 | 第16-19页 |
·依据激情犯罪的犯罪主体的心理特征为标准的分类 | 第19-21页 |
第2章 激情犯罪成立的条件和范围 | 第21-28页 |
·激情犯罪的成立条件 | 第22-25页 |
·客观要件 | 第22-23页 |
·主观要件 | 第23-25页 |
·激情犯罪成立的范围 | 第25-28页 |
·激情犯罪的范围远远广于故意杀人罪 | 第26-27页 |
·激情犯罪的具体成立范围 | 第27-28页 |
第3章 影响激情犯罪的因素 | 第28-36页 |
·犯罪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的特殊性 | 第28-30页 |
·犯罪行为实施前,犯罪危险性人格向犯罪人格转变 | 第28-29页 |
·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降低 | 第29页 |
·犯罪行为结束后,行为人的犯罪人格转变回一般人格 | 第29-30页 |
·受害人过错 | 第30-33页 |
·对受害人过错的概念的界定问题 | 第30-31页 |
·受害人过错对犯罪行为须造成实质影响 | 第31-32页 |
·对受害人的过错行为是否要求行为人有所认识 | 第32-33页 |
·刑法的谦抑精神 | 第33-36页 |
·刑法的有限性 | 第33-34页 |
·刑法的宽容性 | 第34-36页 |
第4章 激情犯罪的立法与司法 | 第36-42页 |
·激情犯罪的立法 | 第36-39页 |
·国内立法的空缺 | 第36页 |
·国外立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36-39页 |
·激情犯罪的司法 | 第39-42页 |
第5章 激情犯罪的防控对策 | 第42-47页 |
·社会综合预防 | 第42-43页 |
·刑法惩处 | 第43-47页 |
·将激情犯罪作为法定的量刑情节 | 第43-44页 |
·在我国的刑法条文中明确规定激情犯罪成立的具体标准 | 第44-46页 |
·借助判例的作用,将激情犯罪规定在相关的司法解释中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