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大地(岩石界)物理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论文--地震学论文

梯级电站系统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引言第10-20页
第二章 大渡河干流梯级电站系统基本特征第20-26页
   ·自然地理第20-21页
   ·大渡河干流梯级电站规划方案第21-24页
   ·工程等级及防洪标准第24-26页
第三章 地震地质环境及潜在震源区划分第26-84页
   ·区域大地构造环境的滋生及其演化简史第26-28页
   ·研究区地貌与新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第28-30页
   ·研究区主要断裂带特征及其活动性第30-70页
   ·潜在震源区划分第70-84页
第四章 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第84-105页
   ·地震目录建立第84页
   ·地震带划分第84-88页
   ·地震带地震活动的时间进程分析与未来地震趋势估计第88-93页
   ·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第93-99页
   ·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第99-105页
第五章 地震动衰减关系第105-115页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第106-109页
   ·地震动衰减关系第109-115页
第六章 大渡河干流梯级电站单体的设防参数与现今地震危险性第115-122页
   ·原有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与现今地震危险性第115-119页
   ·设防参数与相应的重现期第119-122页
第七章 双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第122-131页
   ·单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第123-125页
   ·双场点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第125-126页
   ·应用实例——大渡河干流梯级电站系统的河段危险性分析第126-131页
第八章 梯级电站系统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第131-145页
   ·基本思路第132-133页
   ·单元地震危险性的来源分析第133-134页
   ·库容因素的考虑第134-135页
   ·单元地震危险性的计算第135-137页
   ·梯级电站系统地震危险性的计算第137-138页
   ·大渡河干流梯级电站系统的地震危险性第138-145页
第九章 梯级电站系统的地震失效风险初步研究第145-152页
   ·基本原理第146页
   ·影响梯级电站系统地震失效风险的几个基本因素第146-150页
   ·地震失效风险初步研究——以大渡河梯级电站系统为例第150-152页
第十章 提高梯级电站系统地震安全性的途径第152-159页
   ·影响梯级电站系统安全性的因素第152页
   ·提高梯级电站系统地震安全性的途径第152-153页
   ·薄弱环节的确定第153-155页
   ·提高薄弱环节设防参数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第155-159页
第十一章 结论与讨论第159-165页
   ·研究目标第15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59-160页
   ·主要结论第160-163页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4页
致谢第174-176页
作者简历第176-177页
在学期间主要学习、实践活动第177-180页
 1. 博士研究生学习过程第177页
 2. 科研课题第177页
 3. 社会实践活动第177-179页
 4. 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活动第179-180页
在学期间论文清单第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场地地震波动模拟中透射边界稳定性问题研究
下一篇:地磁观测数据中人工电磁干扰抑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