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有机发光材料光电性能的理论研究及器件制备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引言 | 第12-23页 |
·绪论 | 第12-13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历史简介 | 第13-14页 |
·有机电致发光发光器件 | 第14-18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 | 第14-15页 |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 第15-16页 |
·有机电致发光的器件性能表征 | 第16-18页 |
·计算机分子模拟理论介绍 | 第18-22页 |
·序言 | 第18-19页 |
·计算方法简介 | 第19-21页 |
·基组的选择 | 第21-22页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3-24页 |
·薄膜的制备 | 第24-25页 |
·有机/聚合物薄膜得制备 | 第24-25页 |
·薄膜电极的制备 | 第25页 |
·光谱分析 | 第25-26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5页 |
·荧光光谱 | 第25-26页 |
·电化学测试 | 第26页 |
·电学性能测试 | 第26页 |
·计算机分子模拟 | 第26-27页 |
3 对芴桥三苯胺类衍生物(PNAEF)的性能表征 | 第27-35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芴桥三苯胺类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 | 第28-30页 |
·PNAEF的光吸收特性 | 第28-29页 |
·PNAEF的荧光特性 | 第29-30页 |
·芴桥三苯胺类衍生物的HOMO和LUMO能级 | 第30-32页 |
·PNAEF分子的载流子迁移率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4 对芴桥三苯胺类衍生物(PNAEF)的分子模拟 | 第35-41页 |
·引言 | 第35页 |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35页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PNAEF分子的稳定几何构型分析 | 第35-37页 |
·PNAEF前线轨道分析 | 第37-38页 |
·PNAEF分子的电离势 | 第38-39页 |
·紫外吸收光谱的模拟和分析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5 对芴桥三苯胺类衍生物(PNAEF)的电致发光 | 第41-48页 |
·单层电致发光器件 | 第41-44页 |
·电致发光光谱特性 | 第41-42页 |
·电流电压特性分析 | 第42-44页 |
·多层电致发光器件 | 第44-47页 |
·多层器件的电学性能研究 | 第44-46页 |
·多层器件的发光性能研究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6 吡唑并喹啉衍生物(PAQ)的分子模拟 | 第48-56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计算模型和方法 | 第49页 |
·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PAQ衍生物的基态和激发态构型 | 第49-51页 |
·PAQ衍生物的前线轨道分析 | 第51-53页 |
·吡唑并喹啉衍生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7 主链吡唑并喹啉共聚物的光电性能及器件制备 | 第56-61页 |
·引言 | 第56页 |
·主链吡唑并喹啉共聚物(MC1)的性能表征 | 第56-58页 |
·MC1的吸收和发光光谱 | 第56-57页 |
·MC1薄膜的HOMO和LUMO能级 | 第57-58页 |
·MC1的单层电致发光器件制备 | 第58-59页 |
·单层器件的I-V特性 | 第58页 |
·单层器件的电致发光谱 | 第58-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8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6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