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5页 |
·转基因作物与其生物安全性 | 第10-12页 |
·转基因产品 | 第10页 |
·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 | 第10-11页 |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 | 第11-12页 |
·转基因作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PCR 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其它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转基因水稻的培育情况 | 第20-23页 |
·水稻的遗传转化 | 第20-21页 |
·水稻遗传改良的性状 | 第21-23页 |
·我国转基因水稻的培育情况 | 第23页 |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转基因水稻BT 汕优63 的外源插入结构验证 | 第25-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温室水稻的种植 | 第26页 |
·水稻总DNA 的小量提取 | 第26-28页 |
·水稻DNA 的扩增性检测 | 第28页 |
·外源转基因成分的PCR 检测 | 第28-29页 |
·长链PCR(long distance PCR,LD-PCR) | 第29-30页 |
·品系特异性检测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5页 |
·水稻基因组DNA 的提取和内源actin 基因的验证 | 第31-32页 |
·转基因水稻Bt 汕优63 外源基因整合的定性PCR 检测 | 第32-33页 |
·转基因水稻Bt 汕优63 外源基因的构造检测 | 第33-34页 |
·旁侧基因组序列的验证 | 第34-35页 |
·水稻Bt 汕优63 自交下一代分离比的检测 | 第35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转基因水稻BT 汕优63 品系特异性定量PCR 检测体系的构建 | 第37-5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7-38页 |
·材料 | 第37页 |
·生化试剂及配置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4页 |
·水稻DNA 的大量提取 | 第38-39页 |
·制备不同含量的转基因水稻Bt 汕优63 样品 | 第39页 |
·引物设计 | 第39-40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0-41页 |
·构建标准分子 | 第41-44页 |
·SYBR Green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制备不同转基因水稻含量的混合样品 | 第44-45页 |
·优化3′端侧翼序列引物 | 第45-46页 |
·转基因水稻Bt 汕优63 转化事件特异性定量检测 | 第46-52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2-55页 |
第四章 转基因水稻BT 汕优63 外源基因MRNA 水平表达检测 | 第55-6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5-56页 |
·材料 | 第55页 |
·实验试剂 | 第55-56页 |
·引物设计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水稻叶片RNA 的提取 | 第56页 |
·RNA 电泳 | 第56-57页 |
·反转录体系 | 第57页 |
·PCR 反应体系 | 第57页 |
·构建标准分子 | 第57页 |
·SYBR Green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66页 |
·提取总RNA 浓度测定及电泳结果 | 第57-58页 |
·外源基因RNA 表达的RT-PCR 检测 | 第58-61页 |
·标准曲线制作 | 第61-65页 |
·转基因水稻不同时期目的基因mRNA 水平表达的定量检测 | 第65-66页 |
·讨论 | 第66-68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8-69页 |
·转基因水稻外源结构的初步检测和验证 | 第68页 |
·建立转基因水稻转化事件特异性定量检测体系 | 第68页 |
·建立转基因水稻目的基因 mRNA 水平上表达的定量检测体系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