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概述 | 第9-16页 |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性质 | 第10-11页 |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特征 | 第11-12页 |
(一) 相对独立性 | 第11页 |
(二) 附带性 | 第11-12页 |
(三) 受制约性 | 第12页 |
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价值 | 第12-14页 |
(一) 效益性 | 第12-13页 |
(二) 人本精神 | 第13-14页 |
(三) 程序参与性 | 第14页 |
五、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功能 | 第14-16页 |
(一) 诉讼经济功能 | 第14-15页 |
(二) 全面惩罚功能 | 第15页 |
(三) 复原功能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刑事损害赔偿制度的域外考察 | 第16-23页 |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 | 第16-20页 |
(一) 法国的典型式附带诉讼模式 | 第17-19页 |
(二) 德国的限制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 第19-20页 |
二、赔偿令模式 | 第20-21页 |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现状研究 | 第23-29页 |
一、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3-25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当事人 | 第23-24页 |
(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提起 | 第24页 |
(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审理 | 第24页 |
(四) 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救济措施 | 第24-25页 |
二、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评价 | 第25-29页 |
(一)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冲突 | 第25-27页 |
(二)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具体内容的冲突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完善 | 第29-37页 |
一、观念的重塑 | 第29-30页 |
(一) 纠正"重刑轻民"的思想,确立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 | 第29页 |
(二) 在附带民事诉讼中,应注意加强对被害人个人权益的保护 | 第29-30页 |
(三) 平衡好司法公正与诉讼效率的关系 | 第30页 |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具体内容的完善 | 第30-37页 |
(一) 明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主体范围 | 第30-33页 |
(二) 将精神损害赔偿列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 | 第33-35页 |
(三)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全面赔偿"的原则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