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心理健康的涵义 | 第11页 |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第11-15页 |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第11-13页 |
·港台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第13页 |
·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 | 第13-15页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方法的研究 | 第15-19页 |
·焦点小组访谈方法 | 第15-16页 |
·过程-效果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3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第19-25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本课题创新之处 | 第19页 |
·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9-20页 |
·研究过程 | 第20-25页 |
·研究者和被试 | 第20-21页 |
·访谈提纲 | 第21页 |
·招募来访者 | 第21页 |
·收集数据 | 第21-22页 |
·文本转录 | 第22页 |
·分析数据 | 第22-25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5-38页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间小组成员参与课堂的变化 | 第25-30页 |
·初期阶段小组成员参与有限 | 第26-28页 |
·中期阶段小组成员参与逐渐加深 | 第28-29页 |
·末期阶段小组成员参与停滞或进一步加深 | 第29-30页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间小组成员对课程理解的变化 | 第30-35页 |
·初期阶段对课程理解是建立在已有的认知上 | 第30-32页 |
·中期阶段对课程理解逐渐加深 | 第32-34页 |
·末期阶段对课程理解趋于客观 | 第34-35页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间小组成员将课堂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 第35-38页 |
·初期阶段小组成员想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 第35-36页 |
·中期阶段小组成员更多地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 第36页 |
·末期阶段小组成员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主要体现在认知上 | 第36-38页 |
5 讨论 | 第38-42页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间过程-效果转变过程 | 第38-39页 |
·小组成员对课堂参与的特点 | 第38页 |
·课程理解变化的特点 | 第38-39页 |
·过程-效果中效果的特点 | 第39页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间过程-效果转变过程 | 第39-42页 |
·小组成员参与课堂的变化 | 第39-40页 |
·对课程理解的变化 | 第40页 |
·将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变化 | 第40-42页 |
6 研究局限及建议 | 第42-44页 |
·研究局限 | 第42页 |
·建议 | 第42-44页 |
·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议 | 第42-43页 |
·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43-44页 |
7 结论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A 访谈提纲 | 第52-54页 |
附录 B 知情同意书 | 第54-56页 |
附录 C 编码过程示范 | 第56-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