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橡胶支座隔震 | 第12页 |
·摩擦滑移隔震体系 | 第12-15页 |
·隔震装置损伤的研究概况及意义 | 第15页 |
·滑移隔震结构抗倾覆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基础摩擦滑移隔震结构的理论研究 | 第18-28页 |
·基础滑移隔震的原理及特点 | 第18页 |
·滑移隔震结构计算模型介绍 | 第18-20页 |
·刚体模型 | 第18-19页 |
·二自由度模型 | 第19页 |
·多自由度模型 | 第19页 |
·本文采用的模型 | 第19-20页 |
·滑移隔震结构的摩擦力模型 | 第20-23页 |
·间断型摩擦力模型 | 第20-21页 |
·连续性摩擦力模型 | 第21-23页 |
·速变摩擦模型 | 第23页 |
·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23-27页 |
·不滑动(啮合)时的运动方程 | 第23-25页 |
·滑动状态时的运动方程 | 第25-27页 |
·隔震体系滑动状态判断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滑移隔震结构滑移装置的力学特征 | 第28-34页 |
·摩擦滑移隔震装置的选择 | 第28-29页 |
·摩擦滑移机构 | 第28-29页 |
·复位向心机构 | 第29页 |
·摩擦滑移机构的力学性能 | 第29-30页 |
·复位向心机构的力学性能 | 第30-33页 |
·U 型带片限位消能元件 | 第30-31页 |
·U 型带片限位消能元件性能分析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双向地震作用下滑移隔震结构隔震装置损伤分析 | 第34-63页 |
·SAP2000 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 第34页 |
·结构模型建立 | 第34-37页 |
·上部结构的模拟 | 第34-35页 |
·结构滑移支承元件的模拟及参数选取 | 第35-36页 |
·工程概况 | 第36页 |
·分析模型建立 | 第36-37页 |
·地震波的选取和调整 | 第37-39页 |
·地震波的选取 | 第37-38页 |
·地震波的调整 | 第38-39页 |
·分析工况的选择 | 第39页 |
·双向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时程分析结果 | 第39-42页 |
·双向地震作用下隔震装置损伤分析研究 | 第42-60页 |
·单个隔震装置损伤分析研究 | 第42-54页 |
·不同数量隔震装置损伤分析研究 | 第54-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五章 隔震装置损伤对滑移隔震结构倾覆的影响 | 第63-75页 |
·倾覆状态的判断 | 第63-64页 |
·分析工况选择 | 第64页 |
·抗倾覆验算 | 第64-71页 |
·4 层滑移隔震结构隔震装置损伤时的抗倾覆验算 | 第65-68页 |
·6 层滑移隔震结构隔震装置损伤时的抗倾覆验算 | 第68-71页 |
·元件损伤数量对隔震结构抗倾覆的影响 | 第71-72页 |
·限位消能元件刚度失效的影响 | 第71-72页 |
·滑移元件摩擦失效的影响 | 第72页 |
·高宽比对结构抗倾覆的影响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