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课题背景(或引言) | 第11页 |
·禽流感病原学 | 第11-16页 |
·禽流感病毒分类 | 第13页 |
·禽流感病毒的命名 | 第13-14页 |
·禽流感病毒的理化特性 | 第14页 |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 | 第14页 |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 | 第14-15页 |
·禽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 | 第15-16页 |
·1996-2007 H5N1病毒的流行史 | 第16-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30页 |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病毒分离 | 第18页 |
·实验动物 | 第18页 |
·受体菌 | 第18页 |
·标准品质粒 | 第18页 |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实验仪器 | 第18-19页 |
·特异性引物 | 第19-20页 |
·红细胞及抗血清 | 第20页 |
·实验方法 | 第20-30页 |
·血凝试验(HA) | 第20页 |
·血凝抑制试验(HI) | 第20-21页 |
·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NI) | 第21-22页 |
·病毒RNA的提取 | 第22页 |
·Real-time PCR检测禽流感病毒 | 第22-23页 |
·cDNA合成 | 第23-24页 |
·PCR体系配置及扩增反应条件 | 第24-26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6页 |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 第26-27页 |
·连接 | 第27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页 |
·转化 | 第27-28页 |
·质粒的提取 | 第28页 |
·PCR方法鉴定重组质粒 | 第28-29页 |
·序列测定 | 第29页 |
·序列分析 | 第29页 |
·动物试验 | 第29-30页 |
3 结果 | 第30-58页 |
·血凝价及血凝抑制价 | 第30页 |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 | 第30-32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检测结果 | 第30页 |
·SYBR Green Ⅰ RT-PCR溶解曲线 | 第30-31页 |
·SYBR Green Ⅰ RT-PCR扩增曲线 | 第31-32页 |
·SYBR Green Ⅰ RT-PCR检测结果 | 第32页 |
·A/Lesser Kestrel/Harbin/194/2007(H5N1)基因组序列 | 第32-40页 |
·A/Lesser Kestrel/Harbin/194/2007(H5N1)遗传进化树绘制 | 第40-56页 |
·血凝素基因(HA)遗传进化树 | 第40-45页 |
·神经氨酸酶基因(NA)遗传进化树 | 第45-46页 |
·RNA聚合酶基因(PB2,PB1,PA) | 第46-49页 |
·核糖核蛋白基因(NP)遗传进化树 | 第49-50页 |
·基质蛋白基因(M)遗传进化树 | 第50-51页 |
·非结构蛋白基因(NS)遗传进化树 | 第51-52页 |
·A/Lesser Kestrel/Harbin/194/2007(H5N1)株基因组同源率分析 | 第52-55页 |
·血凝素基因(HA)潜在糖基化位点 | 第55页 |
·血凝素基因(HA)裂解位点 | 第55页 |
·A/Lesser Kestrel/Harbin/194/2007(H5N1)分离株基因特征 | 第55-56页 |
·动物实验结果 | 第56-58页 |
·鸡胚半数致死量EID_(50) | 第56页 |
·静脉内接种致病指数IVPI | 第56页 |
·BALB/c鼠致病试验结果 | 第56-58页 |
4 讨论 | 第58-65页 |
·禽流感病毒的鉴定 | 第58页 |
·A/Lesser Kestrel/Harbin/194/2007(H5N1)株各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分析及同源率分析 | 第58-60页 |
·Lesser Kestrel/Harbin/194/2007(H5N1)株的基因特征 | 第60-64页 |
·猛禽对H5N1病毒传播的初步探讨 | 第64-65页 |
5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