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芪口服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 缩略语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27页 |
| 1.临床分型 | 第10页 |
| ·以筛板为界 | 第10页 |
| ·依据病变性质 | 第10页 |
| 2.发病机制 | 第10-11页 |
| ·西医 | 第10页 |
| ·中医 | 第10-11页 |
| 3.发病因素 | 第11-17页 |
| ·全身因素 | 第11-14页 |
| ·高血压 | 第11页 |
| ·糖尿病 | 第11页 |
| ·心脑血管疾病 | 第11-12页 |
| ·高脂血症 | 第12页 |
| ·栓塞 | 第12页 |
| ·夜间低血压 | 第12-13页 |
| ·失血 | 第13页 |
| ·血液流变性和血液动力的改变 | 第13-14页 |
| ·复发性口唇疱疹 | 第14页 |
| ·其它与AION有关的全身病 | 第14页 |
| ·眼部因素 | 第14-17页 |
| ·视盘解剖特征 | 第15页 |
| ·屈光状态 | 第15页 |
| ·眼压 | 第15-16页 |
| ·秦氏环的构成及位置 | 第16页 |
| ·白内障手术 | 第16页 |
| ·脉络膜分水带 | 第16-17页 |
| 4.诊断 | 第17-21页 |
| ·视力 | 第17页 |
| ·视野 | 第17页 |
| ·FFA | 第17-18页 |
| ·ICGA | 第18-19页 |
|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 第19页 |
| ·视觉诱发电位 | 第19-20页 |
| ·F-ERG | 第20页 |
| ·眼血流图及亚硝酸异戊酯吸入试验 | 第20页 |
| ·其它 | 第20-21页 |
| 5.鉴别诊断 | 第21-22页 |
| ·Foster-Kennedy综合征 | 第21页 |
| ·视乳头炎 | 第21-22页 |
| 6.治疗 | 第22-27页 |
| 临床研究 | 第27-32页 |
| 1.对象和方法 | 第27-28页 |
| ·对象 | 第27页 |
| ·方法 | 第27-28页 |
| ·用药 | 第27页 |
| ·仪器 | 第27页 |
| ·电极记录 | 第27页 |
| ·波形分析 | 第27-28页 |
| ·统计学分析 | 第28页 |
| 2.结果 | 第28-32页 |
| 讨论 | 第32-38页 |
| 结论 | 第38-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47-48页 |
| 个人简历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