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8页 |
·聚苯乙烯和可发性聚苯乙烯概述 | 第14页 |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 第14-24页 |
·悬浮聚合反应的概况 | 第14-15页 |
·珠状悬浮聚合机理 | 第15-18页 |
·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成粒机理 | 第16-18页 |
·珠状悬浮聚合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8-24页 |
·油水比 | 第18页 |
·分散剂 | 第18-20页 |
·搅拌强度 | 第20页 |
·引发剂 | 第20-21页 |
·反应温度 | 第21页 |
·分散介质 | 第21-22页 |
·表面活性剂 | 第22-23页 |
·发泡剂 | 第23-24页 |
·功能性聚苯乙烯复合材料 | 第24-33页 |
·导电PS | 第24-26页 |
·超疏水PS | 第26-28页 |
·亲水PS | 第28-29页 |
·增韧PS | 第29-31页 |
·阻燃PS | 第31-33页 |
·彩色PS | 第33页 |
·抗菌PS | 第33页 |
·课题来源 | 第33页 |
·研究背景、内容和意义 | 第33-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8页 |
第二章 原位悬浮聚合一步法合成聚苯乙烯/炭黑复合粒子 | 第48-66页 |
·前言 | 第48-49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49页 |
·合成与表征 | 第49-52页 |
·合成 | 第49-51页 |
·炭黑的表面改性 | 第49-50页 |
·聚苯乙烯/炭黑黑色复合粒子的合成 | 第50-51页 |
·表征 | 第51-5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改性炭黑的表征 | 第52-54页 |
·改性炭黑的水中分散稳定性研究 | 第52-53页 |
·改性炭黑的表面形貌分析 | 第53-54页 |
·聚苯乙烯/炭黑复合粒子的性能表征 | 第54-61页 |
·改性炭黑的添加量对聚合时间的影响 | 第54-56页 |
·引发剂浓度对聚合时间的影响 | 第56-57页 |
·炭黑对PS/CB的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 第57-58页 |
·热稳定性分析 | 第58-59页 |
·聚苯乙烯/炭黑复合粒子微观形貌分析 | 第59页 |
·补加的分散剂和SDBS溶液在原位悬浮聚合中的作用 | 第59-60页 |
·炭黑存在下苯乙烯原位悬浮聚合的作用机理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第三章 聚乙烯醇在减弱炭黑阻聚作用中的实验研究 | 第66-86页 |
·前言 | 第66-67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67页 |
·合成与表征 | 第67-70页 |
·聚苯乙烯/改性轻质炭黑复合粒子的合成 | 第67-68页 |
·表征 | 第68-7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0-79页 |
·聚乙烯醇用量对改性轻质炭黑粒径的影响 | 第70-72页 |
·聚乙烯醇的存在对聚合时间的影响 | 第72-74页 |
·聚乙烯醇用量对PS/MLCB宏观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74-75页 |
·PS/MLCB复合粒子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75-77页 |
·聚乙烯醇的存在对PS/MLCB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 第77页 |
·PS/MLCB复合粒子微观形貌分析 | 第77-79页 |
·PVA减弱CB在苯乙烯悬浮聚合中阻聚作用的机理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第四章 一步法可控合成彩色聚苯乙烯复合粒子及性能研究 | 第86-110页 |
·前言 | 第86-87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87页 |
·合成与表征 | 第87-91页 |
·合成 | 第87-90页 |
·四氧化三铁的改性 | 第87-88页 |
·彩色磁性聚苯乙烯复合粒子的合成 | 第88-90页 |
·表征 | 第90-9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6页 |
·改性剂用量对Fe3O4疏水性的影响 | 第91-92页 |
·改性前后Fe3O4粒径分析 | 第92-93页 |
·M-Fe3O4用量对PS/Fe3O4表面形貌和粒径大小的影响 | 第93-95页 |
·搅拌速度对PS/Fe3O4表面形貌和粒径大小的影响 | 第95-97页 |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PS/Fe3O4表面形貌和粒径大小的影响 | 第97-98页 |
·PS/Fe3O4复合粒子XRD和IR分析 | 第98-100页 |
·PS/Fe3O4复合粒子横截面的SEM形貌分析 | 第100-101页 |
·PS/Fe3O4复合粒子磁性能测试 | 第101-102页 |
·PS/Fe3O4复合粒子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102-104页 |
·彩色聚苯乙烯复合粒子聚合工艺的机理及通用性研究 | 第104-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第五章 基于溶胀和原位苯胺聚合法制备抗静电可发性聚苯乙烯复合粒子 | 第110-132页 |
·前言 | 第110-112页 |
·原料和试剂 | 第112页 |
·合成与表征 | 第112-116页 |
·合成 | 第112-114页 |
·EPS粒子的溶胀过程 | 第113页 |
·EPS/PANI的合成 | 第113-114页 |
·表征 | 第114-11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6页 |
·溶胀剂配比对核壳EPS/PANI复合粒子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溶胀过程在核壳EPS/PANI导电复合粒子合成中的作用及合成机理研究 | 第117-119页 |
·溶胀时间对核壳导电EPS/PANI复合粒子宏观形貌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溶胀时间对核壳导电EPS/PANI复合粒子中PANI含量和表面电阻的影响 | 第121-122页 |
·核壳导电EPS/PANI复合粒子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122-123页 |
·核壳导电EPS/PANI复合粒子红外光谱分析 | 第123-124页 |
·核壳导电EPS/PANI复合粒子的XRD分析 | 第124-125页 |
·核壳导电EPS/PANI复合粒子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125-126页 |
·核壳导电EPS/PANI复合粒子的发泡性能验证 | 第126页 |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32-136页 |
致谢 | 第136-138页 |
博士期间所发表论文和已授权发明专利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