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我国A 股现行IPO 制度简介 | 第9-1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思路、方法和框架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 ·创新之处及后续研究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IPO 抑价理论文献回顾 | 第14-22页 |
| ·发行者、承销商和投资者之间关系的抑价理论 | 第14-17页 |
| ·信息对称关系抑价理论 | 第14-15页 |
| ·委托代理关系抑价理论 | 第15-16页 |
| ·与承销商和投资者有关的抑价理论 | 第16-17页 |
| ·承销商和发行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抑价理论 | 第17-19页 |
| ·承销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抑价理论 | 第17-18页 |
| ·发行者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抑价理论 | 第18-19页 |
| ·关于市场环境的抑价理论 | 第19页 |
| ·我国IPO 抑价研究文献回顾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研究框架 | 第22-27页 |
| ·数据来源及处理 | 第22页 |
| ·研究方法设计 | 第22-23页 |
| ·研究假设 | 第23页 |
| ·研究模型 | 第23-27页 |
| ·采用多因素模型的原因 | 第23-24页 |
| ·研究模型的设计 | 第24-27页 |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27-46页 |
| ·统计描述 | 第27-29页 |
| ·对现行IPO 抑价水平的整体统计描述 | 第27页 |
| ·对现行IPO 抑价水平的分组统计描述 | 第27-29页 |
| ·实证分析 | 第29-40页 |
| ·整体实证分析 | 第29-33页 |
| ·分组实证分析 | 第33-40页 |
| ·实证结论 | 第40-43页 |
| ·回归结果的统计及说明 | 第40-41页 |
| ·实证分析结论 | 第41-43页 |
| ·抑价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43-46页 |
| ·中小企业板块IPO 抑价率高于主板的主要原因 | 第43-44页 |
| ·首日抑价率高于月平均抑价率的主要原因 | 第44页 |
| ·国内IPO 抑价率高于国外市场的主要原因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对现行IPO 制度、交易制度和市场环境的评价 | 第46-51页 |
| ·对现行IPO 制度的评价 | 第46-47页 |
| ·发行制度有利于提高IPO 定价效率的体现 | 第46页 |
| ·发行制度影响IPO 定价效率的体现 | 第46-47页 |
| ·对交易制度的评价 | 第47-49页 |
| ·对当前市场环境的评价 | 第49-51页 |
| ·当前市场环境有利于提高IPO 定价效率的体现 | 第49页 |
| ·当前市场环境影响IPO 定价效率的体现 | 第49-51页 |
| 第六章 提高IPO 定价效率的合理化建议 | 第51-54页 |
| ·发行制度的完善 | 第51-52页 |
| ·交易制度的改革 | 第52-53页 |
| ·市场环境的优化 | 第53-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附表 | 第55-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详细摘要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