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学校欺负现象和策略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8-24页 |
·问题的缘起 | 第8-12页 |
·学校欺负行为的概念和类型 | 第12-16页 |
·学校欺负行为的一般特点 | 第13-15页 |
·学校欺负发生的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我国校园欺负现象的现状研究 | 第16-19页 |
·学生和教育者的态度 | 第17-18页 |
·国内学校欺负干预策略的研究 | 第18-19页 |
·国外对学校欺负干预策略的研究 | 第19-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4页 |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21-22页 |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部分 学校欺负行为的调查 | 第24-32页 |
·被试 | 第24-32页 |
·研究工具 | 第24-25页 |
·问卷的效度 | 第25页 |
·问卷调查 | 第25-29页 |
·访谈 | 第29-31页 |
·个案跟踪调查 | 第31-32页 |
第三部分 学校欺负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 第32-37页 |
·原因分析 | 第32-34页 |
·学生个体的原因 | 第32页 |
·家庭的影响 | 第32-33页 |
·学校的影响 | 第33-34页 |
·欺负发生的场所 | 第34页 |
·社会的影响 | 第34页 |
·学校欺负的危害 | 第34-37页 |
·学校欺负对受欺负者与欺负者心理健康和适应的危害 | 第34-36页 |
·学校欺负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 第36页 |
·学校欺负是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 第36-37页 |
第四部分 中学生欺负行为干预策略 | 第37-41页 |
·学校对欺负问题的干预 | 第37-38页 |
·家长对欺负问题的干预 | 第38页 |
·“同伴支持”策略 | 第38-39页 |
·学校欺负干预的其它策略 | 第39-41页 |
第五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难题 | 第42页 |
·问题与不足 | 第42页 |
·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50页 |
附录1 | 第45-48页 |
附录2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