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中日东海划界问题概述 | 第14-18页 |
| 第一节 东海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地位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的历史背景 | 第15-18页 |
| 第二章 中日东海划界的主张及国际法依据 | 第18-26页 |
| 第一节 中国政府对中日东海划界的立场及国际法依据 | 第18-20页 |
| 第二节 中国国内法有关海域划界的法律规定 | 第20页 |
| 第三节 日本对东海划界主张的原则及其法律依据 | 第20-23页 |
| 一、日本当前对中日东海划界的立场 | 第20-21页 |
| 二、日本本国法中对海洋划界的有关规定与国际海洋法的比较 | 第21-23页 |
| 第四节 中日东海划界国际法角度的初步探析 | 第23-26页 |
| 一、中日双方海洋法方面的对比与分析 | 第23-24页 |
| 二、中日东海划界现有方案总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国际海洋边界争议判例的分析和借鉴意义 | 第26-37页 |
| 第一节 澳巴海洋边界划分方法之特色及其对中日东海海域划界之借鉴意义 | 第26-28页 |
| 一、澳巴海洋边界划分的简介 | 第26-27页 |
| 二、澳巴海洋边界划分的特点 | 第27页 |
| 三、澳巴海洋边界划分的分析及其借鉴意义 | 第27-28页 |
| 第二节 中越北部湾划界谈判对解决海疆争端的借鉴意义 | 第28-32页 |
| 一、中越北部湾划界的背景 | 第28-30页 |
| 二、中越北部湾划界浅析 | 第30-31页 |
| 三、中越北部湾划界的借鉴意义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其他边界争端判例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第32-37页 |
| 一、北海大陆架案 | 第32-33页 |
| 二、格陵兰—杨马延海洋划界案 | 第33-34页 |
| 三、英法大陆架案 | 第34-35页 |
| 四、国际法上大陆架划界的经验总结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中日东海划界和能源共同开发国际法分析 | 第37-45页 |
| 第一节 中日东海划界适用原则问题 | 第37-40页 |
| 一、中间线原则的分析 | 第37-39页 |
| 二、自然延伸原则的分析 | 第39-40页 |
| 第二节 对东海划界方案的探讨 | 第40-42页 |
| 第三节 东海划界问题未能解决下的能源开发探讨 | 第42-45页 |
| 结语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