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快速公交系统概述 | 第17-27页 |
·快速公交系统简介 | 第17-21页 |
·快速公交系统的专有路权 | 第17-18页 |
·快速公交系统的车辆 | 第18页 |
·快速公交系统的站点和枢纽 | 第18-19页 |
·BRT智能运输系统(ITS) | 第19-20页 |
·BRT收费系统 | 第20-21页 |
·快速公交系统的线路和运营规划 | 第21页 |
·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 | 第21-22页 |
·快速公交系统特点 | 第22-24页 |
·快速公交在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形式 | 第24-27页 |
·快速公交成为整个公交系统的主体 | 第24-25页 |
·快速公交作为地铁或轻轨的延伸 | 第25页 |
·快速公交作为地铁或轻轨的过渡交通方式 | 第25页 |
·快速公交与地铁或轻轨混合使用 | 第25页 |
·独立式的快速公交系统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快速公交系统应用案例 | 第27-37页 |
·发达国家和地区快速公交发展概述 | 第27-30页 |
·美国BRT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欧洲BRT发展概况 | 第28页 |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BRT概况 | 第28-30页 |
·BRT典范城市库里提巴研究 | 第30-34页 |
·发展背景 | 第30-31页 |
·库里提巴快速公交规划概念 | 第31-33页 |
·执行成效 | 第33-34页 |
·国内城市BRT发展概况 | 第34-37页 |
·北京BRT发展概况 | 第34-37页 |
第四章 快速公交系统规划方法研究 | 第37-64页 |
·BRT系统规划的层次和目标 | 第37-38页 |
·BRT系统规划的概念 | 第37-38页 |
·BRT规划的目标、层次 | 第38页 |
·BRT系统规划的框架设计 | 第38-40页 |
·BRT规划的框架 | 第38-39页 |
·BRT规划内容 | 第39-40页 |
·BRT线网规模研究 | 第40-45页 |
·BRT线网合理规模的涵义 | 第41页 |
·BRT线网规模指标 | 第41-42页 |
·BRT线网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线网长度规模指标的确定 | 第43-44页 |
·交通需求分析法模型的改进 | 第44-45页 |
·BRT线网布局方法研究 | 第45-49页 |
·BRT初始线网布设 | 第45-48页 |
·具体走廊的选择 | 第48-49页 |
·BRT专用道规划 | 第49-55页 |
·BRT专用道的等级 | 第49页 |
·BRT专用道的设置条件 | 第49-51页 |
·BRT专用道设置类型 | 第51-55页 |
·BRT停靠站规划 | 第55-60页 |
·BRT停靠站的位置分析 | 第55-56页 |
·BRT停靠站(中央式专用道)的形式 | 第56-60页 |
·BRT车辆的选择 | 第60-64页 |
·BRT车辆的特点 | 第60-61页 |
·BRT车辆的选择原则 | 第61页 |
·BRT车辆的选择方式 | 第61-64页 |
第五章 快速公交系统在我国城市适应性研究 | 第64-80页 |
·综合评价体系 | 第64-65页 |
·BRT规划方案适应性评价体系研究 | 第65-72页 |
·评价目标 | 第65页 |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 第65-66页 |
·评价指标选取 | 第66-69页 |
·BRT评价指标研究 | 第69-71页 |
·评价指标标准研究 | 第71页 |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71-72页 |
·BRT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72-80页 |
·评价方法概述 | 第72-77页 |
·AHP/有效性排序DEA方法 | 第77-80页 |
第六章 淮安市快速公交系统规划案列 | 第80-86页 |
·淮安发展概况 | 第80页 |
·地理概况 | 第80页 |
·经济概况 | 第80页 |
·城市发展规划 | 第80页 |
·淮安公交发展概况 | 第80-81页 |
·公交车保有量低 | 第80-81页 |
·线路重复系数 | 第81页 |
·公交线网密度低 | 第81页 |
·道路网结构不合理 | 第81页 |
·场站设施 | 第81页 |
·淮安公交客流预测 | 第81-82页 |
·淮安客运交通走廊分析 | 第82页 |
·淮安客运枢纽点分析 | 第82-83页 |
·BRT线网布局方案 | 第83-8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快速公交系统基本框架研究 | 第86页 |
·快速公交线网布局方法研究 | 第86页 |
·快速公交系统设施规划研究 | 第86页 |
·快速公交系统适用性研究 | 第86-87页 |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