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波分析的电力电缆故障测距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电力电缆故障类型 | 第12-13页 |
| ·电力电缆的故障测距方法 | 第13-14页 |
| ·当前的测距技术 | 第14-18页 |
| ·应用高速光电传感技术的电缆故障测距 | 第14-15页 |
| ·应用GPS的电缆双端故障测距 | 第15-16页 |
| ·应用小波分析的电力电缆故障测距 | 第16-18页 |
| ·实时专家系统 | 第18页 |
| ·当前测距装置的情况介绍 | 第18页 |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小波分析理论 | 第20-28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从Fourier变换到小波分析 | 第20-22页 |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22-23页 |
| ·二进小波变换 | 第23-24页 |
| ·数字信号的小波变换 | 第24页 |
| ·信号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及奇异性检测原理 | 第24-25页 |
| ·多分辨与尺度函数 | 第25-28页 |
| ·多分辨分析 | 第25-26页 |
| ·尺度函数和小波函数的二尺度方程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电缆线路的行波过程及测距方法 | 第28-40页 |
| ·长线的基本概念与等效电路 | 第28-29页 |
| ·电缆中的波速度与波阻抗 | 第29-30页 |
| ·波速度 | 第29页 |
| ·波阻抗 | 第29-30页 |
| ·行波的反射与透射现象 | 第30-36页 |
| ·行波的反射系数 | 第31-34页 |
| ·行波的透射系数 | 第34页 |
| ·行波在母线处的反射 | 第34-35页 |
| ·行波在故障点的反射 | 第35页 |
| ·行波在对端母线处的反射 | 第35-36页 |
| ·行波在非故障线路母线处的反射 | 第36页 |
| ·电力系统暂态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 第36-40页 |
| ·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 第36-37页 |
| ·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电缆故障测距仿真与结论 | 第40-55页 |
| ·相—模变换 | 第40-42页 |
| ·用小波变换分析暂态行波的基本思想 | 第42-45页 |
| ·小波基函数的选取 | 第42-44页 |
| ·尺度的选取 | 第44页 |
| ·小波变换进行行波测距的具体步骤 | 第44-45页 |
| ·小波变换应用于行波故障选相 | 第45-51页 |
| ·信号的选取 | 第46页 |
| ·不同故障类型小波选相条件 | 第46-49页 |
| ·实例 | 第49-51页 |
| ·仿真算例 | 第51-53页 |
| ·同一故障点不同过渡电阻 | 第51-52页 |
| ·同一过渡电阻不同故障点 | 第52-53页 |
| ·尺度选择对测距精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故障测距装置的设计 | 第55-60页 |
| ·系统构成 | 第55页 |
| ·硬件设计 | 第55-57页 |
| ·中央处理器TMS320F2812 | 第55-56页 |
| ·电压和电流信号的采集 | 第56-57页 |
| ·软件设计 | 第57-58页 |
| ·前置机软件 | 第57-58页 |
| ·台后机软件 | 第58页 |
| ·应用分析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1 全文总结 | 第60页 |
| 2 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