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4页 |
·蛭纲概述 | 第9-11页 |
·世界蛭纲分类研究概况 | 第9-10页 |
·中国蛭纲分类进展 | 第10-11页 |
·金线蛭属概述 | 第11-12页 |
·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Whitman,1884)分类特征 | 第12页 |
·光润金线蛭Whitmania laevis(Barid,1869)分类特征 | 第12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第2章 基于数值分类学方法探讨宽体金线蛭和光润金线蛭的物种有效性 | 第14-24页 |
·数值分类学概述 | 第1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4-18页 |
·实验标本及分类 | 第14-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聚类结果及讨论 | 第18-24页 |
第3章 基于分子系统学方法讨论宽体金线蛭和光润金线蛭的物种有效性及其起源 | 第24-45页 |
·分子系统学原理及国内蛭类分子系统学进展 | 第24-25页 |
·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常用分子标记的选择 | 第25-26页 |
·序列的比对 | 第26-27页 |
·序列的组成分析 | 第27页 |
·系统发育信号的检验 | 第27-28页 |
·系统发育树的方法 | 第28页 |
·分子系统学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实验仪器及实验试剂 | 第28-29页 |
·实验标本 | 第29页 |
·总DNA提取步骤 | 第29-30页 |
·PCR扩增 | 第30-31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45页 |
·总DNA的提取结果及PCR扩增结果 | 第31页 |
·序列编辑比对结果 | 第31-32页 |
·替代模型的选择 | 第32页 |
·分子序列组成分析 | 第32-33页 |
·系统发育信号的检测 | 第33-38页 |
·金线蛭属与近缘属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38-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第4章 总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