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8页 |
·普氏野马的相关研究 | 第8-11页 |
·生物学特征 | 第8页 |
·分布区变迁 | 第8页 |
·圈养种群的沿革 | 第8-9页 |
·拯救措施 | 第9页 |
·生态生物学研究 | 第9-11页 |
·蒙古国普氏野马的重引入进展 | 第11页 |
·我国普氏野马的重引入进展 | 第11页 |
·食草动物食性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直接观察法 | 第11-12页 |
·利用法 | 第12页 |
·胃内容物分析法 | 第12-13页 |
·瘘管法 | 第13页 |
·自助餐测定法 | 第13页 |
·粪便显微分析法 | 第13-14页 |
·粪便DNA分析技木 | 第14-15页 |
·食草动物营养生态学研究 | 第15-18页 |
·食物及食性选择 | 第15页 |
·食性选择的指标体系 | 第15-16页 |
·食物选择的机制研究 | 第16页 |
·食物营养质量评价 | 第16-18页 |
2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8-22页 |
·气候特征 | 第18页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水文特征 | 第19页 |
·土壤类型 | 第19-20页 |
·植被类型 | 第20页 |
·野生动物 | 第20-21页 |
·社会经济 | 第21-22页 |
3 放归普氏野马的食源植物及食性选择 | 第22-35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繁殖群食物资源谱的测定 | 第22页 |
·食性分析 | 第22-23页 |
·食性选择的计算 | 第23-24页 |
·采食行为观察 | 第24页 |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24-35页 |
·繁殖群食物资源谱及其季相变化 | 第24-25页 |
·食性选择及其季相变化 | 第25-33页 |
·繁殖群的食物组成及食性选择 | 第25-29页 |
·繁殖群雌马和头马的季相食性比较 | 第29-30页 |
·繁殖群雌马的季相食性选择差异 | 第30-31页 |
·公马群的食物组成及食性选择 | 第31-32页 |
·公马群于各季节的食性分析 | 第32-33页 |
·采食行为及其季相变化 | 第33-35页 |
4 放归普氏野马食物营养成分和粪便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5-48页 |
·研究方法 | 第35-38页 |
·植物和粪便样品的采集、保存 | 第35页 |
·测定方法 | 第35-38页 |
·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38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38-48页 |
·食物营养成分的季相变化 | 第38-44页 |
·粪便粗蛋白含量的季相变化 | 第44-46页 |
·食物和粪便粗蛋白含量差异的比较 | 第46-48页 |
5 放归普氏野马取食的相关因子分析 | 第48-65页 |
·取食与食源植物丰富度的关系 | 第48-49页 |
·取食与食源植物营养成分的关系 | 第49-58页 |
·取食与食源植物含水量的关系 | 第49-51页 |
·取食与食源植物粗蛋白的关系 | 第51-52页 |
·取食与食源植物粗纤维含量的关系 | 第52-54页 |
·取食与食源植物粗灰分含量的关系 | 第54-55页 |
·取食与食源植物粗脂肪含量的关系 | 第55-57页 |
·取食与食源植物无氮浸出物含量的关系 | 第57-58页 |
·取食相关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58-63页 |
·普氏野马食物选择综合评价 | 第63-65页 |
6. 讨论 | 第65-69页 |
·放归普氏野马的食物及生存环境评价 | 第65页 |
·放归普氏野马采食的相关因子及采食对策 | 第65-67页 |
·普氏野马群体间及季节间的采食对策 | 第67页 |
·普氏野马食性选择的综合评价 | 第67-69页 |
附图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79页 |
导师简介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