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与铁基钛柱撑海泡石催化性能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概述 | 第11-13页 |
| ·柱撑粘土的性质 | 第11-12页 |
| ·钛柱撑粘土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 ·海泡石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海泡石的理化性质 | 第13-15页 |
| ·海泡石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氮氧化物(NO_x)净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NO_x 的来源、危害 | 第15-16页 |
| ·NO_x 的净化处理 | 第16-17页 |
| ·一氧化碳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 ·CO 的来源及危害 | 第17-18页 |
| ·CO 的治理现状 | 第18页 |
| ·催化法治理CO 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9-21页 |
| 第2章 催化剂表征概述 | 第21-27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 第21页 |
|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布(BET) | 第21-23页 |
| ·小角 X 射线衍射(SAXRD)分析 | 第23-24页 |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4页 |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 分析 | 第24-26页 |
| ·热重分析(TG-DTG) | 第26页 |
|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26-27页 |
| 第3章 钛柱撑海泡石性能的研究 | 第27-39页 |
| ·实验 | 第27-30页 |
| ·化学试剂及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和流程 | 第28-29页 |
| ·海泡石的提纯 | 第29-30页 |
| ·海泡石的钠化改性及酸改性 | 第30页 |
| ·钛柱撑液的制备 | 第30页 |
| ·钛柱撑海泡石的合成 | 第30页 |
| ·钛柱撑海泡石的表征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 ·钛柱撑海泡石形貌表征 | 第31-32页 |
|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布 | 第32-33页 |
| ·SAXRD 及XRD 结果与讨论 | 第33-36页 |
| ·钛柱撑海泡石的热分析 | 第36-37页 |
| ·钛柱撑海泡石的红外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铜基钛柱撑海泡石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39-53页 |
| ·铜基钛柱撑海泡石净化NO_x的性能研究 | 第39-46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 ·催化剂的预处理 | 第40页 |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40-41页 |
| ·催化净化NO_x 活性结果与讨论 | 第41-46页 |
| ·铜基钛柱撑海泡石催化氧化CO 的性能研究 | 第46-51页 |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46-47页 |
| ·铜基钛柱撑海泡石催化氧化CO 活性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铁基钛柱撑海泡石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3-61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54页 |
| ·铁基酸改性海泡石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页 |
| ·铁基钛柱撑海泡石催化剂的制备 | 第53-54页 |
| ·催化还原NO_x的性能研究 | 第54-55页 |
| ·Fe 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 ·Fe 交换液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5页 |
| ·催化氧化CO 的性能研究 | 第55-59页 |
| ·制备方法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 ·Fe 交换液浓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 ·Fe 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7页 |
| ·钛/海泡石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 ·载体改性方法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 ·铜基催化剂与铁基催化剂性能比较 | 第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6章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1-67页 |
| ·铜基钛柱撑海泡石的XRD 表征 | 第61页 |
| ·铜基钛柱撑海泡石的SEM 表征 | 第61-62页 |
| ·铜基和铁基钛柱撑海泡石XPS 表征 | 第62-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