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标会的法律规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1页 |
| (一)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三)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0-11页 |
| 一、标会的概念及运行模式 | 第11-18页 |
| (一) 会的概念及分类 | 第11-12页 |
| 1. 会的概念及简介 | 第11-12页 |
| 2. 会的分类 | 第12页 |
| (二) 标会的概念、相关要素和运行模式 | 第12-18页 |
| 1. 标会的概念及相关要素 | 第12-16页 |
| 2. 标会的运行模式 | 第16-18页 |
| 二、民间标会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18-29页 |
| (一) 民间标会存在的必然性 | 第18-26页 |
| 1. 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是标会存在的前提条件 | 第18-20页 |
| 2. 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是标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 第20-21页 |
| 3. 标会的自身优势是其存在的内在原因 | 第21-26页 |
| (二) 民间标会存在的问题决定监管的必要 | 第26-29页 |
| 1. 缺乏监管可能增加自身风险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 第26-27页 |
| 2. 缺乏监管可能影响金融稳定和宏观调节效果 | 第27-29页 |
| 三、民间标会法律规制的立法思考 | 第29-53页 |
| (一) 法律渊源的选择和立法宗旨的确立 | 第29-32页 |
| 1. 构建制定法的法律渊源 | 第29-30页 |
| 2. 选择地方性法规作为具体法律渊源 | 第30-31页 |
| 3. 立法宗旨的确立 | 第31-32页 |
| (二) 标会法律定位及内部法律结构的思考 | 第32-40页 |
| 1. 民间标会的法律定位 | 第32-34页 |
| 2. 标会各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 第34-36页 |
| 3. 会头的权利义务设定 | 第36-39页 |
| 4. 会脚的权利义务设定 | 第39-40页 |
| (三) 具体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40-53页 |
| 1. 风险防范机制 | 第40-49页 |
| 2. 保障标会运行的其他重要制度 | 第49-53页 |
| 结语 | 第53-55页 |
| (一) 立法建议 | 第53页 |
| (二) 司法建议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一:台湾地区民法合会(标会)部分的规定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