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木麻黄论文

滨海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与碳平衡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前言第13-14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4-26页
 1. 土壤呼吸的基本概念以及土壤呼吸研究的重要意义第14页
 2. 土壤呼吸的测量方法及其比较第14-17页
   ·间接方法第14-15页
   ·直接方法第15-16页
   ·测量方法的比较第16-17页
 3. 土壤呼吸的组成及其分离方法第17-19页
   ·土壤呼吸的组成第17-18页
   ·异养呼吸(微生物呼吸)所占的比例第18页
   ·土壤呼吸的分离方法第18-19页
     ·根系去除法第19页
     ·同位素方法第19页
     ·根系生物量梯度外推法第19页
 4. 土壤呼吸的影响因素及其呼吸模型第19-24页
   ·土壤环境第20-23页
     ·土壤温度第20-22页
     ·土壤水分第22页
     ·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第22-23页
   ·植物生长第23页
   ·人类活动第23页
   ·全球CO_2浓度升高第23-24页
 5. 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第2章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1. 本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6页
 2 研究木麻黄人工林土壤呼吸及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意义第26页
 3 土壤呼吸分离及重点研究土壤异养呼吸的意义第26-27页
 4 两种土壤呼吸测量方法比较的意义第27页
 5 极端水分条件下测量土壤呼吸的意义第27页
第3章 研究区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7-31页
 1. 研究区及实验地概况第27-28页
 2. 研究方法第28-31页
   ·样地及呼吸点设置第28页
   ·土壤呼吸的分离方法第28页
   ·土壤呼吸的测量方法第28-29页
     ·静态密闭气室—红外线CO_2分析仪法第28-29页
     ·LI-8100全自动土壤CO_2通量测量系统第29页
   ·土壤剖面碳储量的计算第29-30页
   ·林地表层土壤总有机碳的测定及有机碳主要组分(易变碳)的测定第30页
     ·总有机碳的测定第30页
     ·水溶性有机碳的测定第30页
     ·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第30页
   ·生态系统碳平衡的计算第30-31页
   ·数据分析方法第31页
第4章 木麻黄人工林林地的土壤剖面碳储量及易变碳分析第31-36页
 1. 木麻黄人工林林地土壤的含碳率及碳储量分析第31-34页
   ·木麻黄人工林林地土壤的含碳率分析第31页
   ·木麻黄人工林林地土壤碳储量分析第31-34页
 2. 木麻黄人工林林地土壤的水溶性碳(DOC)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分析第34-36页
   ·DOC分析第34页
   ·MBC分析第34-36页
第5章 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日动态及季节动态第36-43页
 1. 温度、水分及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第36-40页
 2. 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第40-43页
第6章 土壤呼吸的关键影响因子分析及呼吸模型构建第43-56页
 1. 土壤呼吸与温度的相互关系第43-50页
 2. 土壤呼吸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第50-52页
 3. 土壤呼吸与温度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综合作用的相互关系第52-56页
第7章 土壤异养呼吸占总呼吸的比例第56-58页
第8章 不同林龄下土壤呼吸的比较分析第58-61页
 1. 不同林龄下日均异养呼吸量和总呼吸量的差异第58页
 2. 不同林龄下木麻黄样地土壤呼吸日变化规律的差异第58-60页
 3. 五个样地土壤呼吸模型的差异第60-61页
第9章 两种呼吸测量方法的比较分析第61-63页
 1. 两种方法在某一测定点日动态的差异比较第61-62页
 2.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月际动态的差异比较第62页
 3.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第62-63页
第10章 木麻黄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计算第63-66页
 1. 五个样地中土壤异养呼吸年释放量的计算第63-65页
   ·五个样地5cm土温与气温的关系第63-64页
   ·五个样地土壤异养呼吸的年CO_2释放量第64-65页
 2. 五个样地的碳平衡估算第65-66页
第11章 结论与讨论第66-70页
 1 结论第66-68页
 2. 讨论与建议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滨海沙地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和碳吸存
下一篇: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及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