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市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及其效益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来源 | 第12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城市雨水利用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国外的雨水资源利用现状 | 第13-14页 |
·我国的雨水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城市化的影响与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 | 第16-25页 |
·城市化与城市水文 | 第16-17页 |
·城市化对降雨的影响 | 第17-18页 |
·城市化对雨洪径流的影响 | 第18-21页 |
·城市地区雨洪径流的一般特征 | 第18-19页 |
·城市化对径流形成的影响 | 第19-20页 |
·城市化对径流水量平衡的影响 | 第20页 |
·城市化对洪水的影响 | 第20-21页 |
·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 第21-23页 |
·城市雨水利用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城市雨水利用的可行性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城市雨水资源化理论及技术研究 | 第25-43页 |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理论 | 第25-26页 |
·城市雨水的相关概念 | 第25页 |
·雨水资源的特点 | 第25页 |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有关概念 | 第25-26页 |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有关概念 | 第26页 |
·雨水渗透 | 第26页 |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原则 | 第26-27页 |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步骤 | 第27页 |
·城市雨水利用模式 | 第27-30页 |
·城市道路与雨水资源化利用 | 第30-33页 |
·城市道路的等级划分 | 第30页 |
·城市道路断面 | 第30-32页 |
·城市道路断面规划设计 | 第32-33页 |
·城市市政管线综合规划 | 第33-36页 |
·管线位置 | 第34页 |
·典型管位布置 | 第34-36页 |
·城市排水体制的分析比较 | 第36-39页 |
·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 第36-37页 |
·截流合流制排水系统 | 第37页 |
·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 第37-38页 |
·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 | 第38页 |
·半分流制排水系统 | 第38-39页 |
·城市道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途径 | 第39-41页 |
·城市雨水滞蓄引流入渗回灌 | 第40页 |
·增加城市水体面积 | 第40页 |
·利用洼地加大雨水的贮留量 | 第40-41页 |
·在城区主干道路修建地下贮水设施 | 第41页 |
·绿地、草坪滞蓄 | 第41页 |
·利用经济手段推广雨水技术 | 第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邯郸市道路雨水水质分析实验及利用处理工艺 | 第43-57页 |
·降雨径流污染过程的研究 | 第43-44页 |
·城市雨水淋洗大气污染 | 第43页 |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 | 第43-44页 |
·雨水水质分析方法 | 第44-45页 |
·雨水取样方案 | 第45-48页 |
·雨水取样路段的选择 | 第45-46页 |
·城市道路集雨站点设施建设 | 第46-47页 |
·道路车流量统计、道路积尘收集与化验工作 | 第47-48页 |
·道路雨水水质测定和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城市道路径流雨水水质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 | 第48-50页 |
·降雨间隔时间对道路径流水质的影响 | 第50页 |
·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对道路径流水质的影响 | 第50-51页 |
·季节与气温对道路径流水质的影响 | 第51页 |
·机动车道雨水的不可生化性 | 第51页 |
·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的相关性分析 | 第51-54页 |
·城市道路雨水利用简单处理工艺 | 第54-56页 |
·不透水路面的雨水收集利用 | 第54-56页 |
·透水面的雨水收集利用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城市雨水资源化模型研究 | 第57-70页 |
·城市暴雨强度模型研究 | 第57-61页 |
·降雨资料整理 | 第57页 |
·暴雨强度的频率和重现期的计算 | 第57-58页 |
·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 第58-59页 |
·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 第59-61页 |
·城市产流模型 | 第61-67页 |
·城市降雨量损失量分析与计算 | 第61-63页 |
·不透水面产流模型 | 第63-66页 |
·透水区产流 | 第66-67页 |
·城市地面汇流计算模型 | 第67-68页 |
·城市雨水传输模型研究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实例研究 | 第70-81页 |
·邯郸市基本概况 | 第70-71页 |
·邯郸市自然地理概况 | 第70-71页 |
·邯郸市水资源概况 | 第71页 |
·邯郸市降雨特性分析及雨水利用 | 第71-74页 |
·资料的选取 | 第71-72页 |
·年降雨的分布概况 | 第72-73页 |
·月降雨分布特征 | 第73页 |
·日降雨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短历时降雨 | 第74页 |
·降雨量和雨水利用 | 第74页 |
·城区道路收集雨水量计算和绿化用水的验证 | 第74-75页 |
·城区道路雨水量的计算 | 第74-75页 |
·城区内用水量的计算 | 第75页 |
·雨水收集工程构筑物的布置与尺寸 | 第75-77页 |
·经济评价 | 第77-79页 |
·基建投资 | 第77页 |
·运行成本 | 第77-78页 |
·雨水利用工程综合效益分析 | 第78页 |
·社会效益 | 第78-79页 |
·环境效益 | 第79页 |
·城市雨水生态化利用的生态效应 | 第79-80页 |
·改善城市水体水质 | 第79页 |
·补充城市发展需水 | 第79-80页 |
·促进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 第80页 |
·补充地下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