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商用车车架的CAD/CAE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5页 |
·汽车轻量化研究概况 | 第9-13页 |
·汽车振动及平顺性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商用车钢制车架有限元分析 | 第17-29页 |
·典型商用车及车架简介 | 第17-18页 |
·有限单元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18-19页 |
·硬软件平台的确定 | 第19页 |
·板壳问题的有限元法 | 第19-20页 |
·车架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20-22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22页 |
·载荷及约束的处理 | 第22-24页 |
·载荷的施加 | 第22页 |
·约束的处理 | 第22-24页 |
·有限元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24-29页 |
·静态分析 | 第24-26页 |
·模态分析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商用车铝合金材料车架设计及分析 | 第29-34页 |
·铝合金材料车架的等代设计原则和一般过程 | 第29-30页 |
·铝合金材料的设计 | 第30页 |
·优化设计 | 第30-31页 |
·车架设计结果及分析 | 第31-34页 |
·车架设计结果 | 第31页 |
·强度分析 | 第31-32页 |
·刚度分析 | 第32页 |
·模态分析 | 第32-33页 |
·轻量化效果分析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复合材料力学及设计基础 | 第34-45页 |
·复合材料基本介绍 | 第34-36页 |
·复合材料力学基础 | 第36-43页 |
·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基础 | 第36-38页 |
·具有一个弹性对称面的情况 | 第36-37页 |
·正交各向异性的情况 | 第37页 |
·横向各向异性的情况 | 第37-38页 |
·各向同性的情况 | 第38页 |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刚度 | 第38-40页 |
·单向复合材料的正轴刚度 | 第38-39页 |
·单向复合材料的偏轴刚度 | 第39页 |
·层合板的刚度 | 第39-40页 |
·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 | 第40-43页 |
·铺层的强度 | 第40-42页 |
·层合板的强度 | 第42-43页 |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法和有限元分析 | 第43-45页 |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法 | 第43-44页 |
·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44-45页 |
第五章 典型商用车复合材料车架的设计及静力分析 | 第45-52页 |
·典型商用车复合材料车架的设计 | 第45-48页 |
·材料设计 | 第45-47页 |
·增强材料的选用 | 第45-46页 |
·基体材料的选用 | 第46-47页 |
·材料复合设计及性能常数 | 第47页 |
·层合板构件的设计 | 第47-48页 |
·复合材料车架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8-49页 |
·复合材料车架有限元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弯曲工况 | 第50页 |
·弯扭工况一 | 第50页 |
·弯扭工况二 | 第50-52页 |
第六章 典型商用车复合材料车架的优化设计 | 第52-61页 |
·复合材料层合板优化方法简介 | 第52-53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参数化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设计变量的选择 | 第53-54页 |
·状态变量及目标函数的选择 | 第54页 |
·优化方法的选择 | 第54-55页 |
·优化程序的编制 | 第55-59页 |
·优化及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第七章 典型商用车复合材料车架的动力学分析 | 第61-68页 |
·模态分析 | 第61页 |
·随机振动分析 | 第61-68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2-64页 |
·载荷谱的施加 | 第64-65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5-68页 |
·谱分析计算结果 | 第65-66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 第68-70页 |
·论文总结 | 第68-69页 |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3页 |
研究生期间参研项目情况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